为啥运动后血压上升,医生却还是推荐高血压患者多运动?

2021
05/19

+
分享
评论
振海医疗
A-
A+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运动过后血压会显著上升,医生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高血压患者运动呢?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运动过后血压会显著上升,医生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高血压患者运动呢?的确,高血压患者的基础血压较高,运动过程中血压骤升,容易导致血压过高,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但同时,长期规律地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明显降低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两者并不矛盾。要想通过运动有效降低自己的血压,同时避免运动期间血压过高,除了需要长期的坚持,更要注意运动的时机、方式和方法。

运动的时机

早晨醒来后头几个小时,人的血压达到一天当中的最高值,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防止血压过高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一般认为,傍晚是较为合适的运动时间。



另外,冬春季的早晨5点到中午11点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所以气候寒冷时,应注意御寒保暖,增加在室内热身运动的时间。

2运动的方式

以降压为目的进行的运动,首推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强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代谢方式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往往是全身性的,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等。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还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近年来人们开始发现,坚持有氧运动的同时适当的辅以力量训练,降压效果会更加显著。但是力量训练相比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血压骤升更加明显,而且容易导致意外受伤,所以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另外,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国传统拳操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并且具有运动过程中血压较为平稳、依从性高利于长期坚持等优点。

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运动的量

不管选择何种运动方式,运动量都一定要适中。因为运动量过小则效果有限,运动量过大则容易发生危险。

那么怎样运动才算是运动量适中呢?以有氧运动为例,根据指南的建议,应以每周5~7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

但实际上每个人适宜的运动量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自己在运动中慢慢摸索。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初期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直到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4运动注意事项

确定了运动的时机、运动的方式以及运动的强度,就可以开始运动了。但在运动开始前,需牢记以下的这些注意事项。

首先,运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竞争性或使血压起伏较大的急停急起的“全力以赴”运动,锻炼时要有意识地使全身肌肉放松,勿紧张用力,尽量不做憋气动作。在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时或对锻炼还不适应时,注意不要做弯腰低头的动作,头的位置不要低于心脏水平。在运动中若出现任何不适,均应中止运动,以免发生或加重不良反应。



其次,运动前后都应及时测量自己的血压。运动前测血压,避免在血压过高的情况下贸然运动引发危险;运动后1小时测血压并及时记录,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方便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



再者,即使在接受运动疗法一段时间后血压明显回落,也不要擅自停用降压药。毕竟,在大部分情况下,运动也只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手段而已,降压的主力仍是药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运动疗法贵在坚持。运动训练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停止锻炼2周后之前的降压效果就可能完全消失。只有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高血压,运动量,心血管,运动,患者,降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