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有哪些危害?

2021
05/19

+
分享
评论
康爱多
A-
A+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炎症性肠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炎症性肠病日,这是牵动着全球500多万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日子。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的特点为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主要累及直肠,并且通常向结肠近端以连续性蔓延的方式,累及结肠的其他部位。CD的特点是透壁性炎症和跳跃性病灶,透壁性炎症可能会导致肠壁纤维化和狭窄,以及窦道形成,引起穿孔和肠瘘,跳跃性病灶可累及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最常受累的部位是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尚不明确,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免疫失衡有关。

(1)环境因素:近几十年来,全球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北美和欧洲,近十多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多。这一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环境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2)遗传因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具有遗传倾向,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单卵双胎显著高于双卵双胎。某些基因突变已被证实与炎症性肠病发病相关。

(3)肠道微生态: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不同,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必须在肠道微生态存在的前提下才发生炎症反应,抗生素治疗对某些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有效,这些都说明肠道微生态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4)免疫失衡:多种因素引起免疫细胞激活,炎症因子分泌增多,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失衡,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UC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患者可能饱受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或里急后重(反复如厕)的折磨。

CD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也可伴随发热、肛周脓肿等表现,严重时会有肠梗阻、肠瘘形成,还可有关节、皮肤黏膜、眼、肝胆、血栓等肠外表现。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危害?

(1)慢性进展: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反复经历疾病复发,成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噩梦”。在“复发-缓解-又复发”的不断循环中,患者肠壁纤维化变硬、肠道功能越来越差。

(2)生活质量差:炎症性肠病患者以腹痛、腹泻、便血、反复如厕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再加上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和一些肠外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营养障碍:由于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等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体重下降,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青春期前发病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4)心理问题: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与IBD疾病活动具有双向影响的作用。焦虑抑郁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造成治疗不必要的升级。

(5)癌变风险:那些病程长、病变重、未接受正规治疗,癌变风险增大。

(6)治疗棘手: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用药,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炎症,肠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