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不简单

2021
05/19

+
分享
评论
急诊医学资讯
A-
A+

先看看这个病例,如何诊断?

先看看这个病例,如何诊断?



概念


CT平扫显示出脑蛛网膜下腔呈现血性的高密度值,但实际上并无出血,其病因并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现象,即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1.缺血缺氧性脑病;
2.再灌注损伤性脑病。
3.大面积脑梗死。
4.病毒性脑膜脑炎。
5.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6.病毒性血管炎。
7.化脓性脑膜炎。
8.静脉窦血栓形成。
9.鞘内或血管内造影剂注射。
10.自发性颅内低压。
11.脑占位性病变和甲醛中毒,个别的健康成人或儿童


发病机制


1.鞘内或血管内造影剂注射造成高密度;
2.严重的脑水肿压迫静脉窦,导致脑静脉回流受阻,表浅静脉扩张,与密度减低的脑实质形成反差,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其分布与扩张的静脉分布相一致。
3.炎症所造成的蛋白等炎性物质的渗出可能会增加基底池和蛛网膜下腔的密度,但其程度微乎其微;
4.升高的颅内压和严重的脑水肿共同导致的脑表面血管扩张的协同作用


 

临床表现


头痛及颈背部疼痛、 恶心、 头晕、 视力模糊、 语言障碍、 意识丧失,甚至昏迷

CT表现及鉴别诊断

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呈现的高密度影其分布相对对称,较为弥散,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高密度影的分布则与其破裂的动脉瘤的部位息息相关。
②在增强扫描中,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的高密度区可被显著强化。
③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灰白质之间CT值差异明显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④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室、 脑沟、 脑裂相对缩小,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早期有35%-70%表现为脑室扩大。
⑤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高密度区的CT值平均为29-33HU,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0-70HU。
⑥在时间进程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出率是:发病后2天 100%,发病后 1周 50%,发病后2周 30%,发病后3周 0%;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可能发病后2-3天出现类似表现并持续存在。

-THE END-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急诊医学资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蛛网膜,出血,假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