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在治疗Ⅰ型、Ⅱ型糖尿病的研究案例

2021
09/29

+
分享
评论
杭吉干细胞科技
A-
A+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影响人身体、社交和心理,并且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

糖尿病作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后的全球三大类疾病之一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且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0世纪末全世界已有约 1.00亿的糖尿病患者,到2035年预计将达到5.92亿。 糖尿病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备受世人关注。

WHO推荐糖尿病分四种类型

Ⅰ型糖尿病一种胰岛β细胞严重丧失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 10%。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抵抗或伴有胰岛 素分泌不足且与肥胖、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的多基因遗传病,占总数的90%。

另外还有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遗传性疾病。国外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受多基因序列的调控,且Ⅱ型糖尿病呈家族聚集性,在我国约60%的患者有家族糖尿病史。而全基因组分析发现Ⅰ型糖尿病存在易感遗传位点,是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 因此遗传因素是影响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与饮食结构

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中心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患者 更容易患Ⅱ型糖尿病。中心型肥胖增加腹腔脂肪,升高游离脂肪酸和血脂异常,产生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的物质,导致胰岛素抵抗,使人体的血糖平衡调节紊乱,增加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腹型肥胖患者,随着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的恶化,胰岛β细胞开始无法完成降解葡萄糖的任务,体内葡萄糖平衡机制衰退,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类、 高蛋白类食物和精制蔗糖或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时容易发生糖尿病。

精神神经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个人精神状态有关,当面临惊吓、长期精神高度 紧张等重大刺激时产生了应激状态。机体一旦发生应激状态,其体内的各种 激素就会快速增加,其中就包括胰高血糖素,就极有可能会引起血糖调节平衡的紊乱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经医学界专家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肥胖、氧化应激、细胞内相关分子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关系密切,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降血糖功能,从根本上就是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体敏感度降低导致的。

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还与免疫细胞有关,如CD4阳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对胰岛细胞有损伤作用,造成CD4阳性T细胞和CD8阳性T细胞两种细胞亚群功能失调, 所以胰岛素降低,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

  • 饮食治疗

  • 运动治疗

  • 药物治疗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口服降糖药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等多种特性,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基础研究表明,干细胞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外周靶组织抵抗等降低机体血糖。

目前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中可以发表的论文的研究成果已有13篇,研究结果均显示干细胞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或(和)改善外周靶组织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病症【1】。

临床案例

干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

目的:Karen等人对初发的新诊断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施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评估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共有18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获得知情同意后接受移植治疗。

术前后监测血糖、血清C肽、HbA1C、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水平和记录不良事件,对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结果

目前有44.4%(8/18)患者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其余患者胰岛素用量的减量幅度平均为67.3%±22.4%。18例患者的GAD-Ab水平明显下降,转阴率33.3%(6/18)。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水平在术后明显上升,C肽曲线下面积(AUCC)上升更为显著,且可维持1年。

有5例患者接受了成份血输注.未观察到明显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不良反应在干细胞回输后的2~4周逐步消失,粒细胞减少的恢复最为缓慢。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胰岛功能残存的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临床可行性强。

干细胞移植治疗二型糖尿病

目的:2009.07-2012.10我院收治的18例T2DM患者静脉输注UMSC,每次间隔2周,共2-3次,按照疗效评价标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3、6月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并详细记录所有不良反应。

结果:在治疗过程中,18例患者中只有4例(22.2%)有轻微的发热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UMSC治疗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自觉身体一般情况较前改善,幸福指数较前提高。

结论:UMSC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可靠,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部分患者,MSC能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生成,抑制异常免疫系统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综上所述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其治疗方式更应该多元化和丰富化。其中干细胞疗法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科研工作者不断的开拓创新,研发出经济、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

参考资料

【1】:母义明, 臧丽. 干细胞——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 40(7):515-51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干细胞疗法,糖尿病,干细胞,案例,治疗,研究,患者,血糖,机制,外周,因素,疾病,腹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