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用药从药理上讲需具备“两短一长”的特点!
雾化吸入治疗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及肺部,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雾化吸入疗法的用药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很可能让患者二次“受伤”。
(图片来源:全景)
提到雾化吸入治疗,我们不得不提 “呼三联”: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α-糜蛋白酶,他们曾在我们雾化制剂匮乏的年代,对呼吸道疾病治疗起到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但随着临床广泛使用,问题凸显,并且随着雾化制剂的研发,各大指南已不再推荐使用“呼三联”。但临床应用还是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盛名一时的三兄弟。
一、从药名我们不难看出,这三种药物均为注射剂,非专业雾化吸入剂型:
▲ 注射用α-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配成溶液不稳定,超声雾化5分钟以上,效价下降35.5%,雾化10分钟后糜蛋白酶效价下降69.4%;且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可能对眼睛造成损伤;对肺组织也有损伤,吸入气道可使炎症加重,因此2012年开始各大指南不再推荐雾化使用。
▲ 地塞米松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长效糖皮质激素,无雾化剂型,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较难通过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且地塞米松雾化时产生的雾滴较大,达不到直径5μm有效颗粒要求,药物只能停留在大气道,无法进入肺泡等深层部位,影响疗效。所以地塞米松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不具备雾化使用条件。
▲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上市,所以临床上仍惯用注射剂如庆大霉素雾化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但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治疗有一定局限性: ①庆大霉素为碱性抗菌药,在浓痰的酸性环境下影响其抗菌活性,且气道药物浓度较低,易耐药。②刺激上皮细胞,加重上皮细胞炎症反应;③还有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气道痉挛的不良反应。因此《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2019年版)》不推荐将静脉抗菌药物制剂用于雾化吸入。
二、那我们雾化吸入可以用什么药呢?
雾化吸入用药除了没有上述缺点,从药理上讲需具备“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粘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目前国内能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用于雾化的主要有吸入用糖皮质激素(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药物。针对不同疾病,这几类药物可以有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长江后浪推前浪,“呼三联”作为前浪已被拍在沙滩上。关于雾化吸入治疗药物的具体选择及注意事项,请咨询呼吸专业医师及临床药师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