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1日,这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铭记的一天。转眼百年,沧桑巨变,回首来路,感慨万千。对于我个人而言,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天,更加让我难忘。转眼之间,我入党已近26年了,对党的认识也由模糊变得清晰。从刚刚入党时,觉得这是自己政治生命的开始,也是组织上对自己多年努力的认可。而现在,则更多地感受到一种神圣、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高中阶段受到学校党员老师的影响,从高二开始就积极参与学校党组织活动,感受到党员老师对于党的热忱、对于教育的无私投入时,成为一名党员也就成为我的一个目标。物理濮老师和数学柳老师给予我帮助和信心,不仅在学业上,更以身作则地向我展示了党员的榜样作用。
高三的同学们知道我入党的时候,对我的由衷肯定是--“周仁龙就是党员的样子”,那是我学生时代接受的最令人满足的赞誉。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首先想到了医学,想到了今后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服务于他人。
进入大学,班上只有2名党员,我们以身作则,团结大家,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虽然学医的道路很艰辛,但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陆续发展了数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了我们的组织。七年制硕士学习结束后,为了掌握更多医学本领,我又应届报读了博士研究生。
从在仁济医院攻读研究生开始,仁济给予我成长的平台,麻醉科也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杭燕南教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学生,为我从医之路树立起一面学习的丰碑。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有幸作为第一批赴川的医疗救援人员,和本院其他17名同志一起登上飞机。当我们不顾疲劳连轴抢救伤员,当我们顶着余震突进绵阳震区,当我们面对汶川残垣断瓦强压伤感时,我们将上海的关心和爱带到了那里。在余震中的成都,2位同志面对党旗进行入党宣誓的时候,我也和其他所有的人一样,心潮澎湃。当国家有难之际,作为党员能有这样一次奉献的经历,也无愧于自己的初心。
2019年, 知道有医疗援藏的任务,我向组织提出我是合适的人选。刚到日喀则,就有一位队员发生了意外,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那里。这对于还在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临行前虽然考虑到了环境的艰苦,但没有想到对生命的威胁。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法做一个逃兵,他的事迹也一直鼓舞着我完成援藏任务。
2020年,有幸和援藏医疗队一起为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和工作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同志给我们介绍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荣历史和时代使命,那黝黑的脸庞和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是国测队员无言的骄傲和永远的勋章。珠峰脚下,队长带领所有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言,我想我会用余生努力去践行。
一路走来,看到太多、听到太多、感受到太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平凡或是伟大的生平,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奉献了所有。我也想对自己说:“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