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医生在医院坠亡,官方通报称……

2021-05-17   医学中文网

为更好地助力我国医务人员化解、舒压,进行“自救”,好医生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讲授医生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管理、心理干预技术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等相关课程。


导语

医者不自医,渡人不渡己。


医疗服务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很多医务人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下,相关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进而导致离婚率高、服用安眠药的比例高、过量抽烟的人多、患慢性病尤其是消化性疾病的人多、自杀率高等“五高”现象。


据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28%的医护人员有焦虑、烦躁感,12%的医护人员患有抑郁症。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生的自杀率排在第一,护士的自杀率排在第三,男性医生的自杀率是普通男性的3.7倍。


近日,一则名为#广东警方通报医生医院坠亡#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4月14日,网传广东潮州饶平县某医院一名医生当天上午坠楼身亡。


据悉,4月14日下午,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坠亡男子系饶平县人民医院医生,生前被确诊重度抑郁症,正在服药治疗。



图源:潮州市饶平县公安局  


死者符合高坠致死特征,已排除他杀。


看到这则消息不禁让人唏嘘。


 
 
图源:微博


不管是感叹身为医生的不容易,亦或是呼吁“要重视抑郁症”,无一不是在更深度的剖析医务人员的健康。


据了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与社会的完好状态。


全世界约有4.5亿人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四分之一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正遭受着心理和行为障碍,心理健康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健康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医务人员作为全民健康的保障者、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其健康发展理应起到表率作用。


但实际上,无论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或心理健康都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我国医务人员在高强度、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条件下,其职业健康状况已达到非常严峻的程度。


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务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近70%,近30%的医生一日三餐不规律,近40%的医生基本不锻炼,男医生有近50%的喝酒比例和24%的吸烟比例,仅30%的医生自认身体状况良好[1]


不仅如此,日常超负荷的工作量,持续性的紧张情绪刺激以及频繁的夜班、无规律的加班抢救患者,打乱了本有的生活规律、造成生物钟的紊乱,身心素质下降,易引发躯体化、强迫等心理问题。


此外,目前公立医院的整体薪酬水平较低,分配机制不灵活,高强度的工作和较少的薪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发展。


根据美国自杀预防基金委员会的描述,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有300-400名医生自杀身亡,几乎每天都有一名医生死亡。


澳大利亚于2013年对14000名医生和医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医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2],抑郁已成为全世界医务人员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致力于建设健康中国的今天,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问题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从根本上均衡医务人员的健康发展仍亟待解决。


为更好地助力我国医务人员化解、舒压,进行“自救”,好医生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讲授医生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管理、
心理干预技术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等相关课程。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务人员,抑郁症,坠亡,心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