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护士兄弟
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不同于司空见惯的“美小护”,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从事护理专业。要纠正人们心中“男生做事粗心”的刻板印象,男护士是如何把需要细心、耐心、贴心的护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呢?在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健康县域传媒》连线了几位来自山东、浙江、内蒙古县级医院的男护士,听听他们工作中的故事。
李春江,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一名男护士。2018年参加工作,妥妥的“95后”。
“我们在给患者扎针的时候,患者都不太信任我们,因为他们感觉只有女护士才能干的了扎针这种‘细’活,像我们这种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他们会感觉我们技术不好,或者是扎的疼,但是每次打完针以后,那些不信任就都没有了,而且还要下次再让我们打。”谈起工作四年多的趣事,李春江给《健康县域传媒》举了这个例子。他笑着说,其实男护士的优势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急诊科,需要搬搬抬抬急症患者,这时候男护士的“体力担当”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对这个杨启光在急诊工作12年的“老兵”,急诊科的护理特性感受更加深刻。杨启光是内蒙古宁城县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在急诊急救岗位。他说,急诊科接诊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症,随机性强,患者的就诊时间不固定,所以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还要对待工作有满腔热情,敬畏生命。
重症一线的技术担当
在他看来,很多人认为护理工作单调枯燥,而身为男护士,则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对自身的要求也更高。在面对世俗偏见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很多人认为护理工作主要是服侍别人,认为男生在护理线上没有发展的空间。李荣鹏说,其实护理工作已经非常专业化,对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要求。比如,在技术层面需要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具有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技术,具有娴熟的基础护理技能等。
抗疫一线的勇气担当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全国广大医务人员冲在抗疫一线,其中,护理队伍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6岁的袁孟就是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
去年2月9日,袁孟作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援鄂医疗队、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期间担任护理感控部联络员,负责感控工作,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培训和考核,以及舱内感控和驻地感控工作。接到感控培训任务后,他几乎两天内没有休息,共培训14场次,600余人次,并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入舱队员的安全。通过38天的努力,通过与国家救援队、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各省队的沟通协作,不断促进感控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最终实现了入院患者0死亡、出院患者0返舱、医护人员0感染的终极目标。
目前,袁孟是入党积极分子,2017年定科于麻醉科并工作至今。2020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齐鲁时代楷模”。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