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耐受性应作为选择手卫生产品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频繁和反复使用手卫生用品,特别是洗手液和其他清洁剂,可能引起医务人员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尤其在洗手频率高的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寒冷干燥的冬季。因此,规律使用优质手部润肤霜和采取恰当的手卫生行为等手部护理是防止皮肤损害的最重要的措施。一些手卫生方法会增加皮肤刺激,应当避免。例如,在使用手消毒剂前后立即常规使用洗手液和水洗手的行为不仅没有必要,甚至会导致皮炎。此外,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后,手仍潮湿时即戴手套会增加皮肤刺激的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避免这些行为,保持手部良好状况。皮肤耐受性应作为选择手卫生产品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与含保湿成分的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相比,洗手液和水洗手更易造成皮肤粗糙;
——洗涤剂和抗菌肥皂/洗手液初次使用前建议做一下皮肤耐受性测试,因为有些洗涤剂和菌肥皂/洗手液会引起更强烈的皮肤刺激;
——同时使用手消毒剂和有粉手套时,会引起皮肤刺激;
——只要护手霜与手卫生产品和手套的使用不冲突,那么使用护手霜会帮助改善皮肤状况。
——同时使用肥皂/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使用肥皂/洗手液和热水洗手;
——当手仍潮湿时即戴手套,这样会增加皮肤刺激;
——在指征范围以外实施手卫生;
——在指征范围以外佩戴手套。
——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直至完全干燥;
——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水洗手后,应仔细干燥双手;
——经常使用护手霜。
——摘自《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WHO)》
PS:
2019版再次修订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已实施近一年的时间,小编摘了部分新旧标准的对比,再来温习一下~
2009版 | 2019版 |
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 4.1 医疗机构应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在手卫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对手卫生行为的指导与管理,将手卫生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2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适宜的手卫生设施。 |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 4.3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
6.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 6.1.1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与WHO五个时刻保持一致):a) 接触患者前。b)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d) 接触患者后。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6.1.2 下列情况应洗手: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b)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
未提及 | 卫生手消毒时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 |
未提及 |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
来源:掌上院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