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美国贸易部部长在一份声明中宣布,美国政府将放弃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识产权专利。对于这事,一些人的关注点是:美国政府这个举动就是“慷他人之慨”,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什么专利,比如辉瑞的疫苗,其实是德国BioNTech的技术。自媒体上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样一个抖机灵的观点,也会获得很多人的点赞。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逻辑错误。假设美国根本没有什么专利,那放弃了一个本来没有的东西,为什么世界各国会对此做出反应?难道各国的政府都没有明白人?高手都是在民间?呵呵。美国到底有没有专利?不说别的,就说一下mRNA疫苗。不管是是辉瑞/德国BioNTech的BNT162b2疫苗,还是Moderna的mRNA-1273疫苗,都是mRNA疫苗,都是mRNA疫苗。之前说过,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 宾大)拥有mRNA原始技术的专利,而这两个公司,都获得了宾大的授权。
当然,不是靠这么一个专利,就能把疫苗生产出来,否则宾大怎么不去卖疫苗呢?这些公司在这技术的基础上,还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技术,不管是关于脂质体载体的专利,还是其他未公开的技术,才有一整套可以生产出疫苗的技术。其他的这些技术,可能有美国的,也可能没有美国的。如果美国真的放弃了专利,逼得其他国家也放弃,那么疫苗的专利保护就真的没有了。大家注意到美国放弃专利的这个声明,是针对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是世贸?因为加入世贸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他国的专利。但是,即便在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也有一个“药物强制许可制度”,也就是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政府可以授权、许可其他企业使用某项专利。其实印度一直在强势执行、滥用这个“药物强制许可制度”。当然,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生产出来了便宜的抗癌“印度药”。理论上只能在自己国内用。但是不管怎么说,在目前新冠全球大流行的时候,如果有哪一国政府想利用这个“药物强制许可制度”,那么根本不需要美国政府宣布放弃,他们自己就会动手。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技术,因为不是读了专利,就能把有效、安全的疫苗生产出来。即便生产出来了,也需要临床试验验证。再说了,假设一个非洲的国家建个厂,生产出疫苗来,他敢生产,你敢打吗?
放弃专利的举动,本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疫苗的生产,让世界各国能获得更多的疫苗,解燃眉之急。但是前面说了,如果没有现成的技术,那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仅如此,辉瑞的CEO日前发表了一份公开信,指出这样的举动,不但达不到改善供应状况的目的,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辉瑞CEO指出,目前疫苗生产的瓶颈,并不是基础设施,而是生产疫苗所需的高度专业化原材料的供应。疫苗生产需要280种不同的材料或部件,来自19个不同国家的供应商,而其中许多供应商需要辉瑞技术和资金的大量支持。目前几乎每一克的原材料,都在辉瑞迅速转化成疫苗,并运送到全球各地(目前使用辉瑞疫苗的国家数有91个)。如果没有专利保护,有可能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原材料的流动受到破坏。在短期之内,重新投入,重新建生产设施,即便能生产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价格上会比辉瑞的更低吗?没有了专利保护,还有一个长期的害处,就是新的技术不会获得保护,以后还会有谁投入资金去研发新的疫苗呢?
5月9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将与BioNTech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用于mRNA新冠疫苗的本地生产和商业化。复星医药出资1亿美元,BioNTech以专利技术和生产技术入股,双方各占股50%。看点一:从投资和占股比例来看,BioNTech的技术值1亿美元。你要是抱着1亿美元,要去跟BioNTech 开一个各占股50%的公司,BioNTech肯定不理你。为什么那么肯定?因为复星医药一年多之前就已经跟BioNTech签下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复星将负责大中华区的临床研究、批准及商业销售。辉瑞跟BioNTech的合作协议,只是覆盖了大中华区以外的世界,不管中国市场。
看点二:复星砸下了一个亿,还是美元,不怕德国也被美国忽悠了,说放弃专利就放弃专利,BioNTech不就白得了50%的干股?第一,估计德国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第二,技术无价,尤其是未公开的技术。从技术平台来说,经此一疫,mRNA技术将成为大家热追的技术,复星不傻。看点三:中国已经有那么多灭活疫苗的产能了,还需要mRNA疫苗?太需要了。中国目前接种疫苗剂量突破了3亿剂,但是从接种率来说,离免疫屏障还差很远。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不但要大力提高自己的接种,而且还需要针对突变株的加强针,如果疫情不能断绝,今后也许每年都需要接种疫苗。这个复星/BioNTech合资公司的产能为10亿剂,将缓解国内疫苗供应的问题。(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