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明明是瘦子,却得了脂肪肝?快看看自己的腰有没有悄悄变粗……

2021-05-10   常笑健康

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在女性中表现更加明显。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罹患脂肪性肝病的人数大大增加。

在脂肪肝患者中,多数人本身比较肥胖,体重超重,但是也有少数人并不胖,这类患者俗称  “瘦人脂肪肝”  


 
但是,无论是哪种脂肪肝患者,一般都会发生腰围的变化。
 

什么是腰围?


 
腰围是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者肋部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

想要测量腰围,可以使用软尺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标准腰围是多少?


标准腰围的计算方法如下:  
男性:身高(厘米)/2-11厘米;
女性:身高(厘米)/2-14厘米。

如果在5%之内的偏差,则为正常范围。
 

上述所说的是标准腰围,而如果  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  则属于  内脏型肥胖  ,这类人群极有可能有代谢综合征。
 

为什么要重视腰围的变化?


 
腰围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腰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脏脂肪的含量。国内外研究显示,腰围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腰围越大,肝内脂肪的沉积量就越多。

因此,如果一个人即使看起来不胖,但是只要腹部隆起,出现所谓  “将军肚”,  就极有可能是脂肪肝患者,一定要做肝脏B超检查、测定肝脏脂肪含量、进行肝功能、血糖、血脂的检测。
 
对于体形原本消瘦和体重正常的成年人来说,如果短期之内体重和腰围增加,尽管没有达到超重和内脏型肥胖的诊断标准,也有可能促使脂肪肝和代谢紊乱的发生。

绝经期后的女性  腰围轻度增加,就有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发病风险急剧增加。
 
与欧美人种相比,汉族人更不耐受肥胖,在相对较低的体重和腰围的情况下,就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和脂肪肝。
 
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指出,体重指数(BMI)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其中男性腰围在85厘米以上,女性腰围在80厘米以上为腹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和上腹部皮下,又称为中心型肥胖 。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臀部和股部皮下,称为外周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较大,而外周型肥胖患者减肥更困难。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等到出现重度肥胖时,甚至出现并发症以后才开始重视控制体重和腰围。
 

腰高比和腰臀比有什么用?


 
我们在重视腰围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腰高比和腰臀比。所谓腰高比指的是腰围和身高的比值。由于人的高矮不同。

身材高的人和身材矮小的人不可能追求相同的腰围,所以腰高比可能更符合人正常的生理指标。

4  0岁以下人群腰高比不应超过0.5,40-50岁者不应超过0.5-0.6,50岁以上者不应超过0.6。
 

 
除了腰高比之外,还有一种腰臀比,即腰围和臀围的比值。男性腰臀比的上限是0.85-0.9,女性为0.75-0.8,超过这个范围就可以定义为腹部肥胖。

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在女性中表现更加明显。
 

看了今天的科普,希望大家可以明白,保护肝脏应从关注腰围开始。脂肪肝更青睐腰围变粗的人。减体重、减腰围不仅可以使身材更美观,也可以使人们远离脂肪肝、远离代谢综合征,更加健康长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代谢综合征,脂肪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