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十分凶险!两夫妻喉部严重割伤送医抢救...
#01
颈部严重割伤
我们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这一幕:主人公拿出宝剑抵在喉间,轻轻一抹,瞬间倒地毙命。
作为一种影视表现手法,自刎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然而这种“瞬间毙命”的效果也恰恰证明了自刎的凶险性。颈部是全身最薄弱的部位之一,有气道、食道、颈动脉、颈静脉、脊髓、甲状腺等许多重要结构通过。一旦受到损伤,尤其颈部大血管断裂,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以及脑供血中断,可能在数分钟内导致死亡。
近日,慈林医院就收治了一对颈部遭受严重创伤的年轻夫妻。
“当时是晚上9点,两夫妻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发现喉部均有严重割伤,出血量巨大,情况十分凶险,我们立即启动了严重创伤救治预案,并迅速报备医院上级领导及市卫生局。”当晚的急诊接诊医生说道。
多发伤
迅速、高效、一体化
创伤不同于一般疾病,尤其是多发伤,其发生突然,致伤因素复杂,病情危重,且涉及到全身多脏器、多系统和多部位,对救治时间和专业都有很高的要求,在临床抢救中要格外注意创伤的三个死亡高峰:
第一个死亡高峰即事故出现几分钟之内,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脑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大出血导致的休克、重要脏器的严重毁损等。
第二个死亡高峰是事故发生后的1个小时之内,死亡原因主要为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骨折等多发伤造成的大出血。这一时间又称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抢救及时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而抢救方法则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主要措施有迅速止血、解除气道阻塞、固定骨折处等。
第三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周,病人经过抢救和及时救治,伤处可能已经控制,但由于病人伤情复杂、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因此这一阶段仍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身体指标变化。
由此可见速度是多发伤救治的“灵魂”。幸运的是两位年轻患者很快得到了120的救治,在救护车上进行了持续的按压止血。
<<<滑动查看 患者颈部创伤
急诊
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室,经过初步的检查,患者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颈部有一条长约15cm的伤口,疼痛明显,颈部切口有活动性的出血,随着呼吸可见血泡溢出,监测血压偏低。考虑“颈部刀割伤,颈部血管断裂,外伤性气管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外科的医生经过初步的评估后做出了急诊手术的决定,立刻联系了手术室、麻醉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外科的医生共同手术。
手术
患者转运入手术室。一场与死神竞先的赛跑快速而有秩序地进行着:完成麻醉及建立气管插管、消毒铺巾、清理伤口、处理离断血管、修复破裂的气管、缝合离断的肌肉、修补创面。
术后观察
手术结束。两位患者转入ICU进行后续治疗。
从接诊病人,到手术顺利结束,在急诊外科及各个科室的协作下,仅用了约150分钟,就挽救了两位年轻患者的生命,这恰恰是因为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外科的应用。
过去我们遇到这样大出血的危急重症病人,传统的抢救技术选择先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行抗休克和手术治疗,修复创伤,术后继续采用抗休克治疗,同时抗感染,密切观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平衡。
而损伤控制技术则选择先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治疗,有效止血和控制污染,治疗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复苏治疗,如患者还需进一步手术治疗,则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制定进一步手术方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方法注重全面和细致,将治疗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强调调节患者的生理功能,并促使患者恢复体温和凝血等,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急诊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大科室的鼎力协作,随着急诊外科/创伤中心的设立,重大创伤病人的急救流程已从往常的由首诊医生接诊后再请各科室会诊的会诊模式,转变为由急诊外科主导的多科室合作模式:由急诊外科主导,统一调配,统筹负责,各大科室协作,使多发伤、危重伤的抢救、会诊、处置、治疗等一系列工作能够有序、及时、有效、合理进行。
目前该模式对于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起到了显著作用,有效保证了多发伤救治的系统性、连续性、整体性,同时缩短了多发伤救治的空间和时间。
来源:慈林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