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文献精读 | 使用右美托咪定去阿片化平衡麻醉与使用瑞芬太尼平衡麻醉的比较

2021-05-10   米勒之声

在接受择期中、大型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与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相比,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去阿片化麻醉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前言


INTRODUCTION


   既往研究表明,去阿片化麻醉(通过非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给药,达到传统上阿片类药物麻醉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和镇痛效果)既可进行一定的疼痛控制,同时又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但目前去阿片化麻醉的定义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不尽相同,并且其有效性、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依然存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者假设,与瑞芬太尼平衡麻醉相比,使用右美托咪定去阿片化麻醉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进一步研究去阿片化麻醉的可能优点。


方法


METHODS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计划进行大、中型手术的18岁以上患者,有医保,并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目前已知对麻醉药品或其赋形剂过敏;怀孕或哺乳;急诊手术;颅内手术;移植手术或移植患者;计划局部麻醉手术;门诊手术; 房室、室内或窦房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且心率低于50次/分钟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癫痫;急性脑病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测术前血氧饱和度(SpO2)小于95%;严重肝功能不全(定义为凝血酶原比例低于15%);罪犯;无法进行CAM评估。


随机化与盲法

随机化: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瑞芬太尼组或右美托咪定组。采用中心随机化(由计算机生成)给患者分配随机且唯一代码。

盲法:对患者,非医学研究人员,统计学家以及数据和安全性监督委员会均隐瞒干预分组,在手术当天计算机随机化分配麻醉医生并在手术麻醉期间收集数据。


给药方案

术中:给予丙泊酚(1.5-2mg/kg)、地氟醚、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弹丸式注射1.5mg/kg+1.5m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弹丸式注射0.5mg/kg+0.25mg/kg/h),神经肌肉阻滞和地塞米松(8mg,静脉注射)。

(1) 瑞芬太尼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使用效应部位靶控输注模式(3-5 ng/ml,相当于0.1-0.25µg/kg/min);

(2) 右美托咪定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速率为0.4-1.4μg/kg/h 。

    由于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增加,独立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建议,在纳入153名右美托咪定患者后,从2018年12月28日起将右美托咪啶的最大剂量降低到1μg/kg/h。


术毕:瑞芬太尼组术毕静脉注射0.05mg/kg的吗啡。两组术后规范化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h,持续12h;对乙酰氨基酚(1g/6h);奈福泮(20 mg/6h);昂丹司琼止吐。当SpO2低于95%时给予吸氧。


结局

主要结局:手术结束拔管后48小时内阿片类药物相关综合不良事件:术后低氧血症(定义:SpO2水平低于95%);术后肠梗阻(定义:无排气排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使用CAM法进行评估,由四个项目组成:① 急性发作或波动病程 ② 注意力不集中 ③ 思维混乱 ④ 意识水平改变,CAM法诊断谵妄需要特征①②加上③或④ 的阳性反应)。

次要结局: 麻醉拔管后48h内疼痛次数(数字评分大于或等于3)、拔管后48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停用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啶后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拔管时间、非计划入ICU、术后恶心呕吐、是否需要止吐药物、住院时间。安全因素包括术中心脏事件(需要使用阿托品的心动过缓次数,低血压定义为平均动脉压低于65 mmHg,高血压定义为平均动脉压高于90 mmHg)和抢救药物。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优势试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研究者推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20%,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5%,由此得出主要结局发生率为30%。研究者计算得出每组需要196名患者,考虑到潜在的无法评估的患者,纳入患者数量增加到400名。



结 果


RESULTS


    研究者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十个医学中心最终获得了312位患者数据(156位患者/组)(图1)。由于近年来心动过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根据独立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的建议,从2018年12月28日起,右美托咪啶开始使用低剂量。当时已纳入309名患者(瑞芬太尼组156例,右美托咪啶组153例)。在法国医疗安全局发出警告后,研究者于2019年1月18日决定停止试验。在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1月18日期间只有7名患者入选。停止试验的原因是5名患者严重心动过缓,其中3名右美托咪啶组患者伴有心搏停止。所有这些心动过缓都发生在2018年12月28日决定减少右美托咪啶剂量之前。这些心动过缓/停搏均未导致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表1)。

 

▲ Figure 1

 

▲ Table 1

    两组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在基线时无差异(表2)。除右美托咪啶组使用丙泊酚剂量大外,术中数据也相似(表3)。

 

▲ Table 2

 

▲ Table 3


主要结局

    右美托咪啶组和瑞芬太尼组分别为78%(122/156)和67%(105/156)(相对危险度为1.16; 95%可信区间为1.01~1.33; P=0.031,不归因于缺失数据;P=0.027,缺失数据为1例)。瑞芬太尼组发生低氧血症94例,占61%(91例发生在第1天,3例发生在第2天;相对危险度为1.19; 95%可信区间为1.0~1.4; P=0.030)。平均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右美托咪啶组为(343±575)min,瑞芬太尼组为(406 ± 606)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右美托咪啶组149例中33例,占22%;瑞芬太尼组151例中28例,占18%(相对危险度1.19;95%可信区间0.76~1.97;P=0.473)。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右美托咪啶组第1天为2例,为1.4%;瑞芬太尼组为0例(P=0.498)。在右美托咪啶组中,按右美托咪啶用量分为两个亚组(低于或高于0.9μg/kg/h)分析主要结局事件,两个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4)。

 

▲ Table 4


次要结局和不良事件

    术后0h到48h累计吗啡消耗量(11mg [5-21] VS 6mg [0-17];中位数差异3.3mg; 95%CI:0.8-5.7)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在右美托咪定组(37/157, 24%)较均瑞芬太尼组(58/157, 37%)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为0.64,95%CI:0.45-0.90),两组之间的镇痛措施相似(表5)。共有58例患者术后无须使用吗啡(右美托咪定组:40/157,瑞芬太尼组:18/157;相对危险度为2.22;95%CI:1.33-3.70,P = 0.0014)。右美托咪定的平均拔管时间和Aldrete得分高于9的时间比瑞芬太尼组更长(表5)。两组之间的计划外ICU入院时间和住院时间无差异。

 

▲ Table 5


亚组分析

    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数据与该研究全部研究人群数据相似:右美托咪啶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瑞芬太尼组(相对危险度为1.19;95%CI:1.02-1.4,P=0.030),但肠梗阻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没有差异。




总 结


CONCLUSION

    综上所述,在接受择期中、大型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与使用瑞芬太尼的患者相比,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去阿片化麻醉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尽管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现象较少,但接受右美托咪啶去阿片化麻醉的患者术中严重心动过缓和PACU中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拔管时间较长,在PACU时间延长。以上结果表明,与阿片化麻醉相比,去阿片化麻醉效果不佳。



原始文献:


BELOEIL H, GAROT M, LEBUFFE G, et al. Balanced Opioid-free Anesthesia with Dexmedetomidine versus Balanced Anesthesia with Remifentanil for Major or Intermediate Noncardiac Surgery [J]. Anesthesiology, 2021, 134(4): 541-55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低氧血症,阿片化,麻醉,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