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个省份公布采购进口产品目录清单,国产医疗器械进院再次扩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也于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其中也明确指出
支持国产化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
展。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令人惊喜的是,我国国产医疗器械领域已经步入替代之路,MRI、CT、平板探测器等高端产品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原创的重要突破,高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部分产品已在高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大幅提高。介入医学影像设备也成为了这突围中的一员,其DSA、C形臂设备发展迅猛,介入机器人更是由并跑做到了领跑。纵观如今国产医疗影像领域,超声基本完成赛道的赶超,国产化率将近50%;MRI核磁共振由之前的不足1%,2020年达到了22%,步入国产替换进口的关键期,DR是最早开始进口替代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到2020年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76%,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CT领域,64排以下CT国产化率进入攻坚期,2020年市场占比首次超过40%,64排CT国产化在20%,64排以上的CT仍在努力国产化中。参照以上这些医疗影像领域,DSA(医用血管造影机)的国产替代成为必然趋势,国内高端DSA市场中,诸如唯迈医疗在2020年完成其高端DSA设备极光平板DSA的CE与NMPA取证,打破了国际高端DSA领域的垄断,填补高端DSA领域的产品与技术空白。
而在2020年,国产DSA的市场占有率由之前的不足1%增加到百分之8.2%左右,在不久的将来,国产DSA市场或将完成国产替代,实现突围。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审议论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要求重点发展诊断检验设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断装备等领域。在装备上,要促进影像诊断装备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化、诊疗一体化发展。同时,我国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唯迈医疗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高端医疗设备的号召,促成新国货的诞生。唯迈医疗的“眼手脑”一体的介入全流程管理方案,覆盖大型血管造影机(DSA)、移动血管造影机(中C)、外科C型臂(小C)、小C一体机、介入手术机器人等介入产品全线,并实现各产品的多技术协同。其高端七轴落地式智能平板DSA-极光已获得NMPA和欧盟CE双重认证。
该设备通过自主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临床提供更具灵活性、智慧交互性、更低辐射且图像更优越的设备选择。产品在多家知名三甲医院使用并获得高度认可。除DSA之外,介入医学影像设备家族的C形臂也是重要的“突围者”,且经过市场检验,高端C臂的缺口越来越大。C形臂市场中,国内品牌众多,截止2020年底其市场占有率约为43.32%,然而品牌的认可度却参差不齐,饱受诟病。
高端的C形臂——精灵100全电动高端平板小C将极光平板DSA的先进创新技术应用到该C形臂,颠覆市场对C形臂的认知,完成升级。
该产品为全电动大尺寸C形臂,其激光定位、三维图像采集功能等广泛用于骨科、外科、疼痛等临床科室。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介入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前沿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数字科技走到前沿,“智慧医疗器械”也成为介入医学诊疗设备国产化突围并领跑的一大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