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万抗”恒瑞的研发管线

2021-05-07   BiG生物创新社

如果国内有一家,可以称之为研发“万抗“的公司,那么非恒瑞莫属。


如果国内有一家,可以称之为研发“万抗“的公司,那么非恒瑞莫属。



恒瑞布局广泛,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战略以Fast follow为主。

Fast follow,仍然是国际流行药物研发思路。没有低劣和高端之别。如果以做First in class,来蔑视Fast follow,这人大概率还没有完全搞懂何为做药。

现阶段中国制药领域,内卷式的Fast follow,是时代产物,我们也终将会跟这个时代告别。

恒瑞,布局迅速,各管线在国内均属前列梯队。


 

恒瑞医药的抗体研发管线  


 
 

 
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开发Th2信号通路IL-5,IL-4Rα,TSLP等靶点,及Th17信号通路IL-17A等靶点。

癌症领域,开发靶点众多,目前PD1已上市。恒瑞PD1因其副作用,在行业内被诟病甚多,但以其目前态势,再开发新的PD1重启临床的可能性不大(注:其子公司拓界生物,开发了PD1纳米抗体,大概率是用于构建双抗),迅速开发第二代PD1药物,弥补一代PD1的不足,可能为其最佳选择。

但由于M7824的失利,以Fast follow为主的恒瑞,很难快速自研出二代PD1药物。当然,二代PD1是一个世界难题,并非仅针对恒瑞而言。目前,国内PD1抗体,百济,康方均有一定差异化,从机理层面更有一定优势。

恒瑞PDL1抗体,也已三期临床。

CD47,LAG3,TIGIT ,恒瑞均有在研产品,目前相关靶点药物均有临床阳性结果,其中LAG3,BMS的Relatlimab三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GITR,OX40,TIM3,恒瑞也均有在研,但这三个靶点的临床数据不佳,恐难有作为。

CD40,41BB靶点,恒瑞也有开发。但靶点开发难度较大,但两者有一定相似性。借助Fc交联激活,或者开发TAA/41BB交联激活模式的双抗,成为当前药企开发的主要选择。

ADC开发,HER2,EGFR,c-Met,B7-H3等靶点,走在国内前列梯队,以恒瑞Fast follow的态势,ADC管线中绝不止如此。 ADC或成为下一个十年。 各公司纷纷布局。

融合蛋白IL-15,IL-2也不落后 人。其中,恒瑞的IL-2消除或降低对高亲和力受体( IL-2Rα/β/γ )的亲和力,并保留对中等亲和力受体(IL-2Rβ/γ)的亲和力。


结语    


恒瑞,无论是资本财力,还是研发实力,都已属于国内前列。综合实力,国内其它企业难以望其项背。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喊口号层面。

但这并不表明恒瑞就一定完美,管线铺排众多,没有充足的时间打磨,必定会留有后患。抗体药物,已进入竞争格局的后半场,已经不是能做就可以,而是能否做得更好。Fast follow没有错,Me Worse,却是灾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恒瑞,管线,万抗,研发,靶点,药物,抗体,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mAbs丨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23
    打开APP BiG生物创新社
  • Trop2 ADC药物的开发现状
    打开APP BiG生物创新社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