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出生、博士研究方向与材料相关、目前都成了985重点高校的博士生导师。
拥有相同经历的两个女生,概率有多大?26岁的夏娟和李晟曼,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26岁,不少人博士苦读的年纪,她们就当上985高校博士生导师……
是个人的天资出众?还是时代的难得机遇?
湖大博导李晟曼,学于华中科技
目前,她已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为B。15年本科毕业之后,李晟曼顺利直博,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李晟曼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其中高光时刻,发生在2019年读博期间,李晟曼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影响因子38.663)上发表题为《Nanometre-thin indium tin oxide for 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的论文。这项研究挑战了超低功耗电子器件面临的性能、工艺等方面的难题,基于厚度为4nm的超薄氧化铟锡(ITO)沟道,以及等效物理厚度(EOT)0.8nm的高质量、镧掺杂的二氧化铪(HfLaO)电介质,创造了短沟道有源晶体管。
在将器件沟长从30μm缩小至40nm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器件性能,综合表现远超之前基于二维材料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器件。此外,2019年,李晟曼还在微电子器件领域顶会IEDM上作了口头报告,题为《BEOL Compatible 15-nm Channel Length Ultrathin Indium-Tin-Oxide Transistors with Ion = 970 μA/μm and On/off Ratio Near 1011 at Vds = 0.5 V》。这一报告甚至还引起了台积电的关注,可见研究之广泛影响力。
除此之外,李晟曼在博士期间,在光电集成与纳米制造领域发表10余篇SCI论文,也曾多次在如美国物理学会会议等国际大会上作口头报告。据知乎网友、李晟曼本科同学介绍,李晟曼一直以来十分刻苦。其导师吴燕庆教授严格对待学生,要求论文必须在顶会期刊上发表,才能拥有毕业资格。因此,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强度非常大,经常做实验到半夜。△ 李晟曼的导师吴燕庆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报道,李晟曼也形容自己登上Nature Materials的成果为「哪吒出世」,历经三年的打磨才终于见刊。而现在,年纪轻轻就成为湖南大学博导,自然也是这种磨砺和苦功对应的结果。电子科大博导夏娟,本科学于川大,23岁博士毕业
同样出生于1994年的夏娟,研究方向也恰好与材料科学相关。根据电子科大官方公示结果,夏娟现在供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二维半导体材料、低维电子材料、拉曼光谱。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为B。学历方面,夏娟本科学于川大,2014年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第二年,她就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纳米材料学顶刊 Nano Letter 上发表了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这项研究首次通过超低频拉曼光谱方法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建立了宏观堆积模式和原子堆积顺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实验和理论结果揭示了在不同的结构对称性和自旋极化状态下,对于少层2D材料而言,会出现不同的层间耦合行为。这一新的见解为使用堆叠少层二硫化钼材料的自旋电子学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谷歌学术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这篇文章被引次数达88次。
此后,在博士及博士后的4年时间里,夏娟在ACS Nano、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纳米材料学领域重要期刊上先后合作发表文章11篇,均被SCI检索。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有7篇。总被引次数800余次。其中一项她参与的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C)研究还登上了Nature。以这样的学术成绩,2018年,夏娟在23岁之际——普通人本科毕业的年纪,顺利拿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同年,她入选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计划”,作为海外高端人才被全职引进。根据夏娟的演讲,博士研究刚满一年的时候,夏娟觉得自己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科研方法。△ 夏娟的导师申泽骧
从材料到凝聚态物理,跨专业的理论和实验,让她曾两次打退堂鼓……最终,历经读博和科研的身心修行后,夏娟拿下了博士学位,并得到电子科大认可,年纪轻轻就成为博士生导师。年轻博导被热议:有褒扬也有争议
除此之外,网友也表示,希望往后能在学术界顶流更多地看到她们的身影。但在折射出的光环背后,也不乏质疑声,有些还颇为尖锐:当然,也有网友看起来知晓更多制度内情,认为不应该轻下论断:而且也有不少高校朋友反馈,在李晟曼、夏娟的个人能力之外,科研也面临时代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