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心电监护仪作为能够持续、动态监测病人心电活动、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的医疗设备,能够早期发现病人病情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临床监测及抢救等方面,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数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关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相关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
1.心电监护仪的概述
2.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3.标识不全
4.内置备用电池
5.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6.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
7.皮肤过敏
8.监测故障
心电图显示不正常:
心电监护功能主要用于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梗死、外伤等诊断及监测。
心率和呼吸监测故障:
首先检查电极片与皮肤接触是否良好,有无脱落,必要时采取更换电极片及粘贴位置、变化体位等方法排除故障[7]。
血压监测异常:
无创血压测量是最广泛应用的血压监测方法。出现故障检查袖带位置、病人体位、导线管路等。如测量结果与病人症状不相符合的,应采取手动测量模式对照结果,以免延误病情。
血氧饱和度显示异常:
当监测出现异常时,常见原因为传感器放置位置不正确或光电检测管没有正对发光管。传感器放在有血压袖带、动脉导管或正在输液的肢体。
9.做好宣教工作
10.小结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张小静)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