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分钟的采访过程中,他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管理者的大智慧与改革实践思考。
作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从2000年到2021年,是古翔儒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自担任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以来,古翔儒带领医院实现了二甲复评、三乙创建、三甲梦圆的一个个进阶目标。
4月2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新晋等级医院评审的通知》,新都区人民医院三级甲等评审合格,光荣上榜。谈及这段与医院改革发展的特殊经历,古翔儒认为,“三甲绝不是一家医院的特点,只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顶天立地,扬长避短’,关注自身优势,做到人无我有。”
也正是由于古翔儒思想超前,敢为人先的行事风格,让新都区人民医院的发展“标签”越来越明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的重视,责任到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取得很好的阶段成效;通过抢抓机遇,推动医联体建设,主动“吃螃蟹”,把华西医院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
近日,《健康县域传媒》记者专访古翔儒,在几十分钟的采访过程中,他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名公立医院管理者的大智慧与改革实践思考。
“面对两家省属超大三甲医院,我常常跟医院职工说‘与强者为伍,要坚持强身健体’。”古翔儒直言,医院要想发展一定要深知区情、实情、资源情 ,高喊口号没有任何意义,需要竞争力,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两句话在古翔儒治理医院的过程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面临周围林立的优质医疗医院,如何主动探寻医院发展新机遇和新理念?古翔儒走的第一步棋就是“傍大树,巧嫁接”。
2014年7月,与华西医院正式牵手,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形成了以新都区人民医院为枢纽,上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流通渠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华西能够发展,能够得到各方认同,那么肯定有它独特的发展文化,所以我们就要去接近他,学习他。”古翔儒表示,因为医院本身是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三密集场所,持续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华西作为优秀的大学医院,本身就有很好的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学科主任聘任仪式
为了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很多医院会选择从技术上突破。而因背景环境的特殊性,古翔儒走的第二步棋则是“努力让医院成为国家试点。”
“宣传是什么?”古翔儒问道。“宣传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解释说,通过试点,千方百计争取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从而获得最大的品牌资源传播长期效应。
2015年新都区人民医院成为国家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扩大试点单位;2018年12月被确定为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2020年被确立为县级医院医学装备全程管理指南试点。
在古翔儒看来,主动争取示范试点,试点是深度参与医改的最大机遇,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最好推手。同时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变革,更好地促进发展,孕育改革发展的医院文化氛围。
2012年新都区人民医院高分通过二甲复审,2016年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就在今年4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晋三甲医院名单中,新都区人民医院赫然在列。
风雨砥砺鼓征帆,快马扬鞭自奋蹄。近年来,始建于1927年的新都区人民医院砥砺前行,硕果累累。在谈及医院发展成效时,古翔儒强调了医院量体裁衣明确了“三大定位”。即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功能定位、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定位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展定位。
2019年春节刚过,新都区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三甲”创建工作,成立医院创建工作委员会,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任双组长“双加强”。面对342条636款的评审细则,古翔儒认为,把医院上千人的思想统一到一个高度,答成共识去做一件事,这是高效能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往往也是最难的。
为了落实各项工作,医院制定了评审工作计划,将评审工作分为“动员学习标准、自查自评自建、整改落实提升、巩固冲刺迎检”四个阶段,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多次召开等级评审工作部署会、培训会、比赛会、故事会,广泛宣传,人人参与,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另外强化建规立制。定期修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确保事事有规范、件件有标准,制度重在培育执行制度的文化和逗硬奖惩的机制,实现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运行。
“通过多年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已经把很多措施都融入到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始终在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的道路上,让医院运行保持常态化,所以我们每一次都是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古翔儒如是说。
新都区人民医院为门特患者提供线上开单、药品派送服务
古翔儒告诉记者,新都区人民医院在医院创建三甲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通过等级评审,把不规范、阻碍医院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改正,最后达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让员工通过创建取得成功的同时更收获成长的快乐。
“三甲只是医院品牌管理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一项内容之一,只是行业的一个评价,但绝不是全部。”古翔儒指出,通过这些规范化的措施,实际上要实现改进服务,降低成本,吸引病人,留住人才的目标。
“不管是医院等级创建、高质量发展还是绩效考核,只要在一个方向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精细化的成效。”古翔儒介绍道,结合今年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版),新都区人民医院制定了“ ‘3个三’ 目标责任体系”,即: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行管理全程目标化。
过去很多医院的管理者都是临床业务出身,主要靠经验去管理,在古翔儒看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深淘滩、低筑堰”的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的作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外科主任董强教授担任新都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学科主任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我们提倡‘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双轮驱动。”古翔儒解释道,价值导向主要通过“建平台、搭舞台”让人才“留得住”。开设“青干班”(新任干部和青年后备干部)、“高知班”(硕博研究生为主体),实施“5550”人才孵化项目、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才5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5名,青苗、春苗骨干人才50名。提供能力展现舞台。鼓励员工从“医者”变为“讲者”、从“课堂”走向“讲坛”、从“参会”转为“办会” “建会”,鼓励多参赛、敢比拼,院领导陪同领奖。目标导向更主要的是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指标细化,“对标对表” “对岗对责”解决疑难重症和关键技术的诊疗水平的提升,实现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建设方面,新都区人民医院做了创新探索。据古翔儒介绍,医院成立运营管理部,取消冬夏时,实施统一时间早上8:00—12:00,下午13:30—17:00,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内镜中心等通过运营的介入,工作量翻了5倍,用检查错峰等方式,做到“当天检查、当天完成”。把时间让给患者,还有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患者少跑腿。
新都区人民医院通过项目协同、学科协同、团队协作,让学科深入人心,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成效明显:诊疗人次连续4年上升,稳居区域第一。
“学科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倡导‘三专三学’,即将专业、专注、专心的院训融化到行为标准中去,重点关注学习、学术、学科,形成全院统一的风气。”古翔儒强调。
在医院管理间隙,古翔儒时刻都向全院职工传达一个理念:“基层患者都是熟人,基层医生都是老乡,抬头不见低头见,只有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不会辜负别人。”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