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项研究中,对于接受选择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结合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手术后的前24小时内,联合腰方肌后路阻滞并未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该阻滞方法对疼痛评分、首次站立时间、首次行走时间或住院时长均无影响。
前 言
INTRODUCTION
▲ Figure 1
本研究假设在多模式镇痛的条件下,腰方肌后路阻滞(QLB 2)可减少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吗啡使用量。此外本文还评估了局麻药在间隙中的扩散,感觉阻滞的程度,运动阻滞以及早期康复的益处。
方 法
METHODS
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在全身麻醉前,将100名计划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并分别使用30ml的0.33%罗哌卡因(n = 50)或生理盐水(n = 50)注射液进行腰方肌后路阻滞。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酮洛芬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来控制围术期疼痛。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24小时内静脉吗啡总量。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苏醒室观察期间的吗啡使用量,并记录拔管后即刻和第2、6、12和24小时的疼痛评分、运动阻滞情况、术后恢复站立和行走的时间、总住院时长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 Figure 2
▲ Figure 3
结 果
RESULTS
该研究纳入2017年7月到2018年9月总计28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经排除不适宜的病例后,最终100名患者被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50名,基本信息见表1。
▲ Table 1
▲ Table 2
两组局麻药在筋膜间隙的扩散情况详见表2。图4形象的表示出神经阻滞后皮肤感觉缺失的部位情况。
▲ Figure 4
术后24小时内吗啡使用量在两组间并无显着差异(罗哌卡因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13 [7-21]毫克;盐水组16 [9-21]毫克;median difference,-1.5;95% CI ,-5 to 2;P = 0.337)。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组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也没有差异(β= -0.4;95% CI,-0.9 to 0.2;P = 0.199),见图5。
初次站立时间(median difference,0.83小时;95% CI,-1.7 to 3.4;P = 0.690)和下床活动时间(median difference,- 1.85小时;95% CI,-4.5 to 0.8;P = 0.173),在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见图6。另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室观察期间的吗啡使用后量、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住院时长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也无统计学差异。
▲ Figure 5
▲ Figure 6
总 结
CONCLUSION
在这项研究中,对于接受选择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结合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手术后的前24小时内,联合腰方肌后路阻滞并未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该阻滞方法对疼痛评分、首次站立时间、首次行走时间或住院时长均无影响。
原始文献:
Brixel, S.M., et al., 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1. 134(5): p. 722-73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