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养老中心由医共体牵头进行建设发展后,民政部门的职能转变为检查、考核,有效对医养工作进行监督。
记者:刘鲁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究竟好的县域医共体标准是什么?答案:能够解决问题。
“医共体的主要责任就是解决问题。”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黄明伟反问:“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县域医疗发展的问题,解决上下转诊的问题,解决当地医疗特色发展的问题,让百姓对本地医疗产生信任,形成良好的医患共存的关系。”
现在,“磐安经验”已成为县域医疗发展的样板,《健康县域传媒》问起成功的关键所在,黄明伟提出关于“共”的概论,以上带“共”,基层能力提升求突破;以创促“共”,创伤急救能力上台阶;以专建“共”,特色专科发展赋技能;以防融“共”,公共卫生防疫谋高效;以效兴“共”,医养融合转型延伸服务。
黄明伟
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集中全县医疗资源的唯一区域救治中心
黄明伟刚从金华市中心医院调任磐安县人民医院时,就在想 县人民医院如何差异化发展? 磐安县地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而周边又有多家三甲医院, 如何做出特色?他 精准定位为:“急救”。“ 若突发心梗、卒中、创伤等,即便送去最近的三甲医院也要一个半小时。”
卒中中心创建成功授牌仪式
磐安县为山区,地广人稀,如果由当地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人民医院各牵头一个急诊中心,与本就医疗资源不够充足的磐安县医疗规划背道而驰,因此,秉承“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的理念,黄明伟组织县内20家医疗单位组成了全县唯一一个医共体,集中全县的医疗资源在磐安县人民医院设置了1个区域救治中心,并且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成立了全面提升县域内的急救治疗能力。
喜获国字号胸痛中心
医共体的急救体系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唯一的医共体也成为独特的“磐安实践”,黄明伟明确说道,“防疫不能留死角,磐安县因为只有一家医共体存在,相对管理上比较容易实现。”
在抗疫期间,无论公立与民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进入战时防疫状态,但因为两者管理体制不同,医共体牵头单位只能进行业务管理,人财物都没办法实现彻底的调度和配合。他说道,这也许就是相对“紧密型医共体”的不够紧密的地方。
医共体+防疫
“但公立医院做得再好,如果一家民营医院或一个诊所、一个卫生院出了事情,都是非常危险的。”黄明伟强调。因此,在磐安县政府指导下,所有的民营医疗机构、卫生院等都需要纳入磐安县医共体,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调度。
全面普及急救,比医院更重要
一般的急救系统为“三环”理论,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急救体系,重症监护救治体系,在 磐安县医共体的急救体系中形成了“五环”理论,增加了现场急救体系和专科病区(大后方)保障体系。
乌石村急救体验站,村民正在学习急救技能
黄明伟说:“病人能够得到急救最关键在于现场身边的人,尤其对于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在磐安县的旅游景区、学校等地建立急救技能体验站,对普通人进行急救培训,让‘基层急救前移再前移’,形成‘磐安经验’。”
关于大后方的保障体系,黄明伟介绍,以前应急救援建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疫情之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也在投入建设,显然这是一个大趋势,专项保障体系的也就顺理成章地纳入到磐安县医共体的规划内。
创伤中心目前多为创建单位,谈及专科建设,黄明伟特意强调了这点。在解决磐安县人民医院急救突破口之后,为加强县域急救能力,磐安县全面发力建设创伤急救能力。
国家创伤数据库设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也在这里成立。磐安县人民医院作为为数不多的县级医院代表,也参与了创伤中心标准的制定。
创伤急救
经过考核后,4月17日,磐安县人民医院成为县级医院中第一个被国家创伤中心授牌的“创伤中心”。此外,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与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考核验收授牌。
创伤中心授牌
“磐马”赛手命悬一线,分院、总院齐心协力,历经62小时,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且恢复良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灵活解决“医”与“养”的结合问题
磐安县医养结合始发于一个资源浪费的事件, 当时,刚建成的卫生院配备齐全,手术室甚至ICU都一应俱全,但就是没有病人,如此经营下去,势必造成医疗和空间资源的浪费。 于是, 黄明伟想到可以合理转化空间的使用功能,将公卫、医疗、养老三者结合。 前面医技功能病区可以设置诊室、检查等医疗科室,后面的用房可以用以实现医养功能。
改造后,在大盘镇中心位置进行试点,反响甚好,受到了县里的一直好评。黄明伟强调,通过大盘山医养结合试点,虽然医养是以养为主,但是没有医疗资源的医养是没有生机的。
磐安县县委王志强书记调研医养结合工作
后来,磐安县县委书记到各个部门调研,调研后他指出从体制进行变革,不再由民政部门或卫生部门来分头主导,转为由医共体主抓医养工作,所有县政府的职能部门为医共体做好服务。得到政策的支持,黄明伟在往下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时,就变得顺畅多了,多方配合程度也高。
示范养老中心由医共体牵头进行建设发展后,民政部门的职能转变为检查、考核,有效对医养工作进行监督。
“养”保证了,如何保证“医”,下一步磐安县医共体进行了医保政策的打通方面的工作,也为了避免因养出现骗保的行为。医共体采取了“养老的人不动,床位动。”黄明伟解释说,当养老的人病了之后,该床位就变为医疗床位,以医疗的政策进行相关收费治疗,病痊愈后,在变更回“养”的模式。关键一点在于医共体的严格控制,使得“养”“医”不混淆。
磐安县现在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最初从解决医共体发展问题集全县医疗资源,后解决专科建设问题,使“创立”创伤中心发展到“建设”,到如今为解决医养结合问题,打通医保政策渠道,进入高质量发展。透过“磐安经验”让我们看到,不是因为高端前沿设备、优质医疗资源,而是全民从上到下都致力于为解决当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做出一点点改变,造就成今天的“磐安样本”。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