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降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免疫调节、抗血栓等多种作用。但许多患者因他汀不良反应对其依从性较差,且随着他汀使用者增加及其常与不同药物联用,引起潜在不良反应增加,限制了他汀的使用。其中药物性肝损伤占他汀所致不良反应的57%,在服用他汀的总人群中发病率为1.2/10万人。
为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本刊最新发布的文献研究收集他汀治疗且不良反应涉及肝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这些RCTs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瑞舒伐他汀〔RR=1.70,95%CI(1.04,2.78)〕、普伐他汀〔RR=2.19,95%C(1.06,4.52)〕,阿托伐他汀〔IRR=2.40,95%C(1.54,3.73)〕、瑞舒伐他汀〔IRR=1.41,95%C(1.11,1.79)〕,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曲线(SUCRA)对不同他汀的排序结果为安慰剂(77.2%)>匹伐他汀(70.9%)>普伐他汀(64.1%)>辛伐他汀(60.7%)>瑞舒伐他汀(40.4%)>洛伐他汀(31.6%)>阿托伐他汀(5.1%)。 按照他汀代谢途径对其进行分类:通过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450酶)进行代谢的他汀(CYP450):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不通过CYP450酶进行代谢的他汀(非CYP450):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45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CI(1.34,2.63),P<0.05〕。SUCRA对不同他汀的排序结果为安慰剂(95.6%)>非CYP450(51.9%)>CYP450(2.6%)。
按照他汀不同性质对其进行分类:水溶性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脂溶性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脂溶性他汀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1,95%CI(1.30,2.51),P<0.05〕。SUCRA对不同他汀的排序结果为安慰剂(97.4%)>水溶性(48.7%)>脂溶性(3.9%)。
按照他汀治疗时LDL-C降低程度分类:高强度他汀(LDL-C降低≥50%)、中强度他汀(LDL-C降低30%~49%)和低强度他汀(LDL-C降低<30%)。高强度他汀:阿托伐他汀-H 40~80 mg、瑞舒伐他汀-H 20~80 mg;中强度他汀:阿托伐他汀-M 10~20 mg、瑞舒伐他汀-M 5~10 mg、辛伐他汀-M 20~80 mg、普伐他汀-M 40~80 mg、匹伐他汀-M 1~4 mg;低强度他汀:普伐他汀-L 10 mg、洛伐他汀-L 20 mg。
阿托伐他汀-H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匹伐他汀-M〔RR=4.15,95%CI(1.07,16.08)〕、普伐他汀-M〔RR=2.87,95%CI(1.32,6.24)〕、辛伐他汀-M〔RR=3.50,95%CI(1.45,8.49)〕、瑞舒伐他汀-H〔RR=2.39,95%CI(1.30,4.39)〕、瑞舒伐他汀-M〔RR=4.49,95%CI(1.29,15.60)〕,阿托伐他汀-H〔RR=3.44,95%CI(1.95,6.04)〕、瑞舒伐他汀-H〔RR=1.44,95%CI(1.13,1.8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对不同他汀的排序结果为瑞舒伐他汀-M(76.4%)>匹伐他汀-M(71.6%)>安慰剂(69.1%)>辛伐他汀-M(67.5%)>普伐他汀-M(55.1%)>普伐他汀-L(41.7%)>瑞舒伐他汀-H(40.9%)>阿托伐他汀-M(37.9%)>洛伐他汀-L(31%)>阿托伐他汀-H(8.8%)。
(1)本研究为首次多方面比较和评价不同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对肝功能影响的网络Meta分析,且纳入研究及例数较多。 (2)本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为随机分组,且排除了开放性标签的研究,可减少选择偏倚并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使用累积排序曲线(SUCRA)检测7种干预措施之间的细微差异。 (4)不一致性检验没有显示实质性的不一致。
(1)纳入人群包括全部使用他汀的患者,患者自身病情、联合用药等混杂因素较多,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2)纳入的一些RCTs的随访时间较短,可能不能很好地体现他汀对肝功能的长期影响。 (3)查找文献时找到一篇关于氟伐他汀合格的文献,但因纳入后95%CI较大,故舍弃,未能进行氟伐他汀与安慰剂及其他他汀的比较。
END
编辑:赵跃翠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肝功能,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