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的骨头很“脆” 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引发骨折?
近期,瑞典隆德大学科研人员在《骨与矿物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瑞典脆性骨折发病率达27%,人群以中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为主,部位以小臂和手骨折最常见,其次是髋部、下肢、足部。
其实,全球脆性骨折都呈上升趋势,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
脆性骨折,骨折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
脆性骨折,也叫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说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骨量丢失,骨骼强度下降,轻微损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有脊柱、髋部和腕部。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发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骨折后的治疗,同时积极参与骨质疏松的防治。
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1.年龄大
成年人中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一岁,风险升高6%。
2.体重指数(BMI)过低或过高
体重指数为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其与骨折风险呈U形曲线关系,即非常苗条和非常胖的人,骨折风险较高。
这是因为适量皮下脂肪和肌肉对骨骼有保护作用,而体重指数过高(≥30)的人,骨骼负担较重。此外,不是所有脂肪都能起保护作用,内脏脂肪不起作用,腹部肥胖还增加风险。
3.有骨折史
有骨折史的人群比普通人群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高2~10倍,且死亡风险也因反复骨折而增加。
更可怕的是,这一风险将持续很多年:
20~50岁发生过骨折的女性,70岁后骨折风险大大增加
18岁之前有过骨折的男性,35岁以后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
4.骨折家族史
直系亲属50岁后有骨折病史的人群,自己骨折的风险增加17%。
5.体育锻炼少
每多一次体育锻炼,都可降低随后几年的骨折风险。
中年人工作较繁忙,但身体机能已开始下降,而且从40岁开始骨量下降速度较快,应该从中年开始就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骨量。
6.工作繁重
繁重的工作会增加未来骨折风险。
高负荷工作可能导致骨折等职业伤害发生率的增加,应注意工作的强度和性质,避免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工作的人还应减少其他骨折危险因素。
7.独居、缺少社会支持和精神压力大
独居、孤独和中年朋友少会增加未来骨折的风险,尤其是独居。
总的来说,缺少社会支持和精神压力大带来的骨折风险增加了10%;在中年人中,风险增加27%;在老年人中,增加了6%。
8.吸烟和饮酒
烟酒都是骨折的风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骨折风险高16%~20%。戒烟、限酒,甚至戒酒,对骨健康十分重要。
9.绝经
研究显示,女性骨折风险增加了88%。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及维生素D生成量和活性降低,会导致骨量迅速丢失和骨钙含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
上述9种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效应,即危险因素越多,未来骨折风险越高,尤其是男性。
预防脆性骨折,首先预防“骨质疏松”
我们提倡三级预防:
❶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❷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 尤其绝经妇女, 骨质流失加快, 要测骨密度。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同时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病等。
❸三级预防:
防止残疾、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积极采用抑制骨吸收(如二磷酸盐、降钙素),促进骨形成(如甲状旁腺激素)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
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文字参考:生命时报等
医学审核专家:连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丛玲带你看名医》团队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