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我国人造卫星开拓者闵桂荣院士逝世

2021
04/30

+
分享
评论
学术头条
A-
A+

“中国一定要富强起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这样的动力,推动着闵桂荣把一生融入祖国航天事业中。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闵桂荣长期从事空间技术工作,是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开创者,参与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及应用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作出系统、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


“这是中国的重量”  
1963年,闵桂荣从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完成学业,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他回到祖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从事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研究。    
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没学过也没干过人造卫星技术,只在展览会上见过人造卫星模型的闵桂荣,领命于力学所领导钱学森、杨刚毅,组建起研究室,承担卫星有关热控制技术研制任务。   
当时在研究室里,闵桂荣年龄最长——32岁,学历最高——副博士。他带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团队,开始了学习、攻关。     
早期国外卫星由于热控设计不周,在太空运行时就像患上了感冒,经常出现过热或过冷现象,导致卫星失效。热控技术对于卫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我国卫星事业发展刚刚起步时,这是一门全新的技术。闵桂荣和同事们几乎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很难想象,他们是从参观天文馆入手,开始挑战卫星研制工作的。第一课,闵桂荣把研究人员拉到北京天文馆去参观。太阳、卫星、地球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运动关系?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边学边干。   
当国外利用大型计算机和高水平的太阳模拟器进行复杂的热试验、热计算时,中国航天人却是依靠手摇计算机、算盘和计算尺,完成复杂的轨道、热流和温度计算。   
197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浩瀚的宇宙中,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首颗卫星从天边缓缓划过,那是一颗会唱歌的星。37岁的闵桂荣和着来自天上、但却发自内心的音乐,唱起了那首《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水平令国际同行惊叹,它的重量超过美、苏、日、法4个国家首颗卫星的总和。闵桂荣说,这是中国的重量,中国科学家的重量。   


为“星”消得人憔悴  


从1971年至1984年,中国卫星事业进入全面攻关阶段。对航天器热控制技术一往情深的闵桂荣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开始了与中国卫星共同成熟进步的新征程。   
1975年,闵桂荣担任起卫星总体部的领导职务,负责返回式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和毫无差错地回收,是他心中的“卫星三部曲”。  
是年11月,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卫星在轨飞行3天后,带着珍贵的空间遥感照片成功返回。这让一向平和、内向的闵桂荣激动不已。   
不过,这颗卫星在返回防热、落点精度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技术问题。为改进设计,做好后续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闵桂荣和同事们累得“为‘星’消得人憔悴”。   
随后,唐山大地震突然爆发,让进度紧、任务重的研制工作雪上加霜。科研人员凭借那股干“东方红”的劲头,不顾安危走进车间和实验室,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1983年,闵桂荣被任命为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他领导队伍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完成了多颗卫星的飞行任务,获得了许多极为珍贵的高精度遥感照片。   
 
闵桂荣与邓小平合影。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1985年,闵桂荣被航天工业部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在中国卫星事业发展中担任起新的角色。   


“中国一定要富强起来”  


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一个贫民家庭的闵桂荣,3岁时被父母卖给别人做儿子。7岁那年,闵桂荣眼睁睁地看着养父病重却无钱医治,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病逝。旧中国民不聊生的苦难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青年闵桂荣不断寻求着自己报效国家的契合点。他认为,国家应该是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并且高度现代化生产的社会。新中国解放后,劳动人民虽已掌握政权,但是国家并不富强,还在遭受列强欺侮。因此祖国需要千千万万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无论是中国卫星事业诞生时的奋斗,还是发展时的跨越,“中国”两个字都深深地印刻在他心里。   
作为中国资深的卫星专家,1993年闵桂荣被委任为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组织了我国未来航天高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他一直希望,能够将心中这团爱国之火继续燃烧。   
“中国一定要富强起来,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地位。”这样的动力,推动着闵桂荣把一生融入祖国航天事业中。   

 
人物档案  

闵桂荣,1933年6月2日生于福建莆田。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卫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

闵桂荣长期从事空间技术工作,是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开创者,参与领导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及应用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作出系统、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在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期间,领导我国未来航天创新技术研究工作,取得大量重要科研成果。尽管成绩卓著,但闵桂荣一生低调自谦:“与前景无限的航天事业相比,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世界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造卫星,闵桂荣,科学家,院士,逝世,泪别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