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学科带头人,徐杰一边潜心于科研,一边始终坚持在临床治疗一线。
患者能自己走出手术室
▲陈大妈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回家
为患者快速康复带来叠加效应
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徐杰自己画设计图,打印3D模型制作塑料模件,并不断试用、修改,再到最后成型。通过不断研发,在脊柱、髋关节、膝关节的手术器械、植入物的发明中,徐杰囊获了7项专利。
面对肯定,徐杰依旧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他将眼光转向了眼下正热门的手术机器人。
“我们正在设计一种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实现手术中的精准测量,不仅是测量骨骼长度,还包括测量肌肉张力,神经、血管等,从而让骨科手术变得更精细,让伤口更小。”提起这些设想,徐杰的眼中闪露着光芒。
带动同行一起前行
身为学科带头人,徐杰一边潜心于科研,一边始终坚持在临床治疗一线,遇到每周的手术日,他常常忙到很晚才结束。因为手术效率高,他是医院唯一拥有两间手术室的外科医生。
徐杰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大都担负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些设计新工具,有的研发统计软件,有的则制定手术质量评价指标。
作为分管医院教研的领导,他通过搭建科研交流平台、经费扶持等方式,鼓励各个学科自主创新。
徐杰还时常作为国内骨科微创治疗领域的领头人,受邀前往北上广等医疗发达省份,甚至登上国际舞台传授经验。
“从来没想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新生的事物只有分享给同道,得到广泛的接受,才能更好地推广开,让更多患者受益,然后反过来促进个人理论体系的完善。”
徐杰笃定地说,“科技发展要靠创新,一味跟跑行不通,必须加快步伐,医学也是如此。医者仁心,是一名大夫最基本的职责所在,通过创新治疗方式,为患者谋求更好治疗效果,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文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