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天作地不消停?到了“秩序敏感期”?儿童健康测评

2021
04/27

+
分享
评论
益养荟
A-
A+

当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出现情绪时,家长应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经常听到有妈妈抱怨,宝宝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比如鞋子一定要放在鞋架上、椅子一定要放在原来的位置……

为什么在我们看来这些这些都是莫名其妙的小事,孩子却要如此较劲,一不顺心就哭闹呢?其实妈妈们不用苦恼,这是秩序感在作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在孩子0-6岁的这段秩序敏感期内,孩子会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大哭大闹,但是一旦秩序被恢复,孩子马上会安静下来。

秩序是生命的需要,处于敏感期的孩子获得秩序感的满足时,会感觉安全和快乐,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能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也会将物品摆放有序,做事条理清楚,这些都是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习惯。

1、环境秩序

家庭布置中,一切物品的摆放都要有固定位置,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和感受到,而且物品的摆放一旦定下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给孩子固定的印象。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孩子。

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能够和大人一起“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会督促孩子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比如:孩子3岁左右,可以为其专门准备一个衣柜,并将衣服按季节进行摆放,为孩子准备衣服时,让其在一旁协助,通过“拿取衣服”,巩固孩子对物品摆放的认识;

2、生活秩序

给孩子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从中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有规律的生活时间,同时在家里的墙壁上张贴一张作息时间表,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以此来提醒他。

家长也不能够破坏孩子的生活习惯,要帮其适应规律的作息时间,并让孩子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家长可以在最初执行时,先口头告知孩子们每天的活动安排,之后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

3、心理秩序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秩序敏感期”也呈螺旋型上升。当你发现孩子为了维护秩序而苦恼、拒绝他人时,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遵守内在秩序,一旦孩子的内在秩序被良好地建立起来,他就会主动维护外在秩序,也会对外在环境的“制定人”提出相应要求。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了解孩子秩序敏感期,减少孩子因变动产生的不安感;知晓孩子对事物执着的想法,给予孩子更多耐心,降低不必要的亲子冲突。

当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出现情绪时,家长应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帮助孩子缓解焦虑,让孩子有安全感,不可采取“镇压”等方式,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冲突,不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

同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水平,并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加强他和同龄孩子的交往及户外活动,促进孩子对不同环境、不同人的不同秩序的认识,这对孩子未来了解规则、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非常重要。

带孩子多接触一些秩序性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会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潜移默化地具有社会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如:去超市买东西,必须结完账才能打开,并且结账时要排队等候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敏感期,秩序感,儿童,健康,规则,环境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