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海绵宝宝”!

2021
04/27

+
分享
评论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A-
A+

核磁磁敏感序列检查“海绵宝宝”——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错构瘤,是由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血管团块,形似肿瘤,因其切面呈海绵状,所以叫海绵状血管瘤,因为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钙化,血管壁缺乏弹力层,会出现反复的出血,我们业内人士喊它“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很调皮,它经常会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因为小点的“海绵宝宝”在CT上很容易漏诊,并不容易发现,只有做头颅核磁检查时,才会把它暴露出来。 

近期我院放射科就与“海绵宝宝”玩了个“游戏”。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头疼来医院做检查,首先查的CT平扫,结果提示没有发现病变,但是患者头疼厉害,便又进一步做了核磁检查。核磁第一个T1回波序列一出来就提示,患者左顶叶可见结节,信号跟脑实质相似,等T2序列出来以后,发现左顶叶结节灶是结节状低信号,比脑组织明显低,很像“海绵宝宝”,紧接着磁敏感序列出来了,顿时谜底解开,这个结节就是海绵状血管瘤,它在跟我们玩捉迷藏游戏,虽然很调皮,但还是被我们的核磁多序列成像成功发现了。

图-1为患者CT平扫结果显示左顶叶无明显病灶,随后又行核磁检查(图-2)则提示左顶叶呈明显低信号病灶。

磁敏感序列是核磁共振一个主要的序列,它对顺磁性物质很敏感,而出血就是顺磁性物质,在核磁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低信号。“海绵宝宝”的慢性出血容易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着,核磁检查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对于“海绵宝宝”这种不乖的病变,首选就是做核磁磁敏感序列检查。

另外,磁敏感序列对应脑血管病、血管畸形、变性病、脑肿瘤里的出血都是很敏感的,临床医师会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对应检查,而放射科医生也会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顶叶,结节,血管,CT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