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定期体检,若出现下腹疼痛、下腹部包块或者不正常出血,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不少患者将妇科疾病等同于子宫疾病,听说自己得了妇科肿瘤,常问是不是把子宫切掉就没事了,疏于复查后果很严重。
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王鑫炎主任医师摇着头,说了最近一个令人惋惜的病例:李大姐(化名)也踏进这样的误区,使得本来可以早些发现的肿瘤,“养”大至十分凶险的程度。
子宫切了还会长肌瘤,会不会搞错?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5年前因宫颈癌前病变在其他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手术!怎么还会长肌瘤?”当医生将检查结果告之后,李大姐顿时激动起来,瞪大眼睛,满是问号。她接着说,自那次术后,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几年来一直没复查。
半个多月前, 50岁的李大姐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她告诉医生,最近下腹不适,体检做了妇科超声和腹部CT。坐诊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做了体格检查并仔细阅读了CT片和B超,告诉她有15公分大小的平滑肌肉瘤,且瘤体周边结构很复杂,手术难度较大。
“会不会搞错?”李大姐入院后,妇科主治医师赖雨程耐心地对她挥之不去的疑问进行科普:“不少患者一提肌瘤便以为长在子宫,其实平滑肌瘤不是子宫专属,很多组织,像腹膜后等处都可能发生,且你的病情已发展到危险程度,需尽快手术。”
事不宜迟,王鑫炎立即组织妇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就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进行讨论,并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和术前调理方案。
哪怕早一两年复查,危险也会降低
充分准备后,妇科医生王鑫炎、余艳及团队站上手术台。无影灯下,专家们发现,15X12公分大小的肿瘤坐卧在盆腔内,与术前评估相近的是,肿瘤和周边的脏器和组织(肠管、输尿管、大网膜及周边血管)紧密粘连。手术中稍不注意,即使是几毫米的损伤,也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通过大家努力,终于完整切除了肿瘤。
王鑫炎正在手术(资料图)
术中快速病理提示:“考虑平滑肌源性肿瘤,部分细胞核怪异并见核分裂像,小区红色变性”。术中与患者家属谈话后,根据规范同时加做了双侧卵巢术。术后病理提示:平滑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这个结果,让医生成功手术的好心情转为沉重、惋惜。
“多因素分析发现,此类肿瘤大于10公分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通俗地讲,肿瘤大于10公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就会增加。假如患者定时复查,哪怕早一两年来复查,危险及手术风险都会相应降低不少。” 王鑫炎说。
术后,李大姐顺利恢复。出院前,李大姐非常感谢王鑫炎医护团队把自己从险境中脱离出来,并一再保证:“我一定好好复查!”
定时体检、按时复查很重要
王鑫炎表示:子宫是生命的“摇篮”,但并不是女性疾病的“全部”。虽然最常见的妇科肿瘤还是子宫肌瘤,但除了子宫之外,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平滑肌瘤。李大姐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就是一种发生于腹膜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该肿瘤位于腹膜后,解剖位置深,局部空间较大,发现并确诊时多为巨大肿瘤,且较易发生远处转移。
“值得提醒的是,女性内生殖系统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其各司其职。即使是因为某些疾病切除过部分器官,保留的部分仍需定期检查,若发生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是所有疾病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
王鑫炎建议,一定要定期体检,若出现下腹疼痛、下腹部包块或者不正常出血,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已婚尤其是35岁以上女性,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常规的妇科检查,发现子宫肿瘤应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像子宫平滑肌肉瘤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每3-4个月进行1次体检,并按如下时间进行影像学检查:术后1-3年,每3-4个月做1次胸部、腹部和盆腔检查;3-5年,每6-12个月做1次胸部、腹部和盆腔检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