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一、为什么要做结肠镜检查?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大城市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更高。结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检查诊治结肠疾病的措施之一,准确性高,但是检查结果容易受到肠道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护理干预提升肠道清洁质量,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1]。
二、肠道清洁的重要性
结肠镜诊治能否顺利完成,患者的肠道准备是否充分、肠道准备欠佳,肠腔中残留的粪水、粪块会直接影响内镜医生对结肠黏膜的观察。因此提高结肠镜诊疗患者饮食和服药依从性是保证肠道清洁的关键。
三、影响肠道准备的因素
患者因素:
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合并症较多、精神压力较大、依从性差。
护士因素:
无标准化肠道清洁流程;护士未经过系统的培训专业知识缺乏、执行力差;宣教对象不恰当;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其他因素:
无肠道清洁效果评价图、未使用专用的量杯,服药时机不对,宣教时机不对,宣教方法单一。
我们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肠道准备进行干预或预测肠道准备不充分的风险,及时做好相应措施,以保证诊治时患者的肠道准备处于最佳状态。
四、肠道清洁的实施方案
(一)成立管理小组,共同制定肠道准备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全员培训,对标准进行解读学习。
“勤讲解”:采用文字、视频、现场操作等宣教方式,内镜中心发放肠道检查服药注意事项、床旁平板电视播放肠道准备视频。
“勤指导”饮食干预:住院患者病情复杂且体质虚弱,对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的低血糖、高龄患者活动力降低等多种情况[2],我们与营养科共同协作,指导患者检查前口服专用无渣营养包既满足患者能量需要,又能对肠道的清洁做充分的准备。
“勤观察”:患者服用泻药的执行情况及排便情况,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饥饿感等不良反应,护士全程床旁追踪。卫生间粘贴肠道清洁效果评价图,一目了然进行对比,及时给予肠道准备质量预评估。对清洁率低的患者及时告知医生积极采取灌肠、加服泻药等补救措施。
护士根据评分结果,进行PDCA循环-项目实施流程进行不断改进。
五、效果评价
经过以上方案实施,消化内科与内镜中心护士联合协作通过不断进行流程优化,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及时发现患者肠道准备时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从而间接提高了结肠镜诊疗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郑州人民医院 徐影 赵宁)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