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千万道,健康第一条!鱼片虽好,莫要生食!
鱼生,味道鲜美顺滑,
让许多人禁不住大快朵颐,
殊不知几片鱼生下肚,
满足了嘴瘾,
却也满足了寄生虫在体内“安家落户”。
21岁女子紧急住院!
竟因两个月前的那顿鱼生
于是常规开具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44.09×109/L)及嗜酸性粒细胞(32.5×109/L)显著升高,初步考虑“急性胃肠炎”。但接受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并没有缓解。随后,对小何进一步完善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可见多发低密度灶。急诊室随即请来了感染科医生前来会诊。
食用鱼生感染肝吸虫风险大,
成虫潜伏期可长达二三十年!
据统计,我国肝吸虫流行区平均感染率为2.4%,而广东地区(尤其番禺、顺德等地)由于饮食习惯喜好生鱼片,感染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达16.4%。此外,某些地区在鱼塘上盖厕所,加大了寄生虫进入鱼体内的可能性。
用切生鱼的刀切熟食也可致病!
警惕不良饮食习惯
① 烹饪(烧、烤、炒、煎)小型鱼类未熟透;
② 用切生鱼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
③ 用盛生鱼的器皿盛熟食;
④ 饮用囊蚴污染的生水等。
上文的患者小何还患有猪囊尾蚴、裂头蚴、包虫感染,和上述不良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
“吃几片鱼生而已没事吧?!”
关于鱼生的那些谣言
误区1:吃几片鱼生而已,应该没事吧?
答: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只要那片鱼肉含有肝吸虫囊蚴,即可感染。
误区2:一口鱼生一口酒,喝酒可以杀死肝吸虫?
答:不能指望酒。53°的高度数白酒都无法杀死肝吸虫囊蚴。
误区3:自家清水里养过的鱼就没有寄生虫了吧?
答:依然可能存在。肝吸虫囊蚴藏在鱼肉里,囊蚴是泡不出来的。
误区4:吃完鱼生赶紧吃2片“肠虫清”,有用吗?
答:2片“肠虫清”远远不足以清除肝吸虫,可能还有反作用!不要自行乱吃药。
误区5:昨天吃了鱼生,需要赶紧去医院查一下有没有肝吸虫感染?
答:从感染囊蚴到成虫成熟产卵约需1个月。吃完马上做检查(包括大便常规、寄生虫抗体等)是查不出来的,建议一个月后再前往医院。
误区6:很久以前吃过鱼生,但一直没有发现身体异常,就没事了吧?
答:身体无异常不代表没有感染。感染轻者可无症状,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达20-30年,不检查不知道,某些人患肝癌才知道是肝吸虫引起的。
如果吃过生鱼片,应该怎么办?
莫慌!
若您曾经食用过生鱼片或生虾蟹等,已出现上腹隐痛、腹泻、肝大、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确定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暂时没有症状,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也建议前往感染科肝病门诊就诊,完善大便常规、血常规、肝吸虫抗体等相关检查;
若结果是阴性,则可放心;万一是阳性,也无需忧心,通过住院驱虫治疗可治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