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非洲发现口味上佳、更耐气候变化的野生咖啡
确保全球咖啡供应链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是咖啡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咖啡品种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的凉爽热带高地,因口味上佳而价格高昂。不过,该品种适宜的最佳年均温度为18–22 ºC,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有限;全球的阿拉比卡咖啡种植户已经在承受升温和雨量偏少或不稳定带来的影响。另一个主要咖啡品种是罗布斯塔(Coffea canephora),这一品种的平均生长温度更高,但一般无法挤入价值更高的精品咖啡市场。
2021年4月19日,英国皇家植物园的 Aaron Davis 在 Nature Plants 期刊发表了题为:Arabica-like flavour in a heat-tolerant wild coffee speci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西非一种鲜为人知的稀有野生咖啡品种被证明与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风味相似,但更耐高温和降雨量变化。
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气候弹性、同时能满足大规模商业盈利所需风味的咖啡作物。
Aaron Davis和同事研究分析了狭叶咖啡(Coffea stenophylla),这种野生咖啡品种为几内亚、塞拉利昂、象牙海岸所特有,之前曾被认为已经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绝迹。
在野外,狭叶咖啡生长于低海拔的炎热热带气候,据文献报道能耐干旱、部分抵御咖啡叶锈病。许多历史文献都显示狭叶咖啡香味绝佳,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关于该品种的感官信息发表。
继野生狭叶咖啡2019年在塞拉利昂重新被发现之后,2020年在留尼汪的马斯克林群岛种植了有限的产量(原产于象牙岛),研究团队也获得了狭叶咖啡豆的样品。
他们通过标准感官品评比较了狭叶咖啡与两种阿拉比卡咖啡样品和一种罗布斯塔咖啡样品的口味差异,发现狭叶咖啡与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具有相似的风味构成。
作者还模拟了狭叶咖啡的气候数据,发现它能在与罗布斯塔咖啡相似的气候(或稍热一些)条件下生长,或能耐受更高的年均温度(24.9 ºC),比阿拉比卡咖啡的温度至少高了6 ºC。
以上结果表明,种植高品质、高价值咖啡的所需的气候变化范围有望得到扩大。作者认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野生狭叶咖啡,并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耐气候变化、高品质作物种类和种质资源的潜力。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1-00891-4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