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四种行为,可能属于心理问题,建议收藏

2021
04/20

+
分享
评论
儿科医生刘书勤
A-
A+

孩子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每天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问题。还有一些是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自己可以接受想明白并且跨过去的,但是有一些可能就会成为孩子过不去的心理障碍,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那么,当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有哪些呢?

1、脾气暴躁

孩子可能存在先天性神经系统易怒、冲动的情况,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跟孩子后天的环境有关的。孩子主要的表现就是易怒、冲动,可能还会有攻击性的行为;

2、行为退缩

孩子出现行为退缩时,可能跟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有关系,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跟后天抚育不良有关,也可能存在先天适应能力差的情况。孩子行为退缩的表现有不合群、显得比较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

3、咬指甲

孩子可能心里知道咬指甲不对,但是还是忍不住去这么做。这种情况一种是孩子由于心里压抑、压力比较大导致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身体元素缺乏导致的;

4、自残行为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残的行为,如,撞墙、抓头发等情况,说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么,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表现时,怎么有效的干预孩子的行为呢?

1、孩子脾气暴躁时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孩子脾气暴躁时,首先应保证孩子的安全,把孩子隔离在比较单调的环境下,不让任何人去安慰孩子,冷静处理;

另外,家长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如,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随便乱发脾气等;

2、孩子行为退缩时

家长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多给孩子创造环境,慢慢的增加孩子的社交量,逐渐让孩子走出孤独的世界,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3、孩子出现咬指甲行为时

家长不一着急就吵骂孩子,而是尽量分散孩子注意力,先让孩子不再咬指甲之后。再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慢慢找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帮助孩子走出来;

4、孩子出现自残行为时

孩子出现自残行为,是有原因的,家长应积极的寻找原因,并且进行干预。

另外,还是要给孩子创造接触外界的条件,多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等。孩子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家长多关照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心理行为特征时,应警惕,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且干预!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理障碍,家长,环境,退缩,原因,社交,脾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