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深圳市康宁医院阚绍奎分享R. Scott Mackin等人2020年发表在 Journal Pre-proof 的一篇题为:“ Late Life De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Cortical Amyloid Burden: Findings from the ADNI Depression Project”的文章。
摘要
背景:有证据表明,母亲在围产期抑郁对一系列幼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并增加了子女在青春期抑郁的风险。然而,母体围产期抑郁与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尚未被调查。我们的目的是调查产妇产前或产后抑郁与子女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之间是否有关联。
方法:这项纵向研究使用了雅芳父母与孩子纵向研究(ALSPAC)的数据,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出生队列研究,招募了14541名预计在1991年4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分娩的孕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围产期抑郁;子女在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采用精神病样症状访谈进行测量。主要分析包括具有完整的围产期抑郁测量数据、完整的结果数据(精神病经历)和混杂变量的母亲的后代。在主要分析方面,我们使用逻辑回归来检验母亲的产前和产后抑郁与子女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biprobit回归模型来模拟母亲产前抑郁和两个子女在18岁时的结果(精神病经历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发现:
3067名18岁的子代有产妇围产期抑郁和子代精神病经历的资料的子代被纳入分析。孕妇产前抑郁症状与子代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相关,未调整的比值比(OR)为1.38 (95% CI为1.18 - 1.61,p= 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OR为1.26 (1.06 - 1.49,p= 0.0074)。母亲产前抑郁症状与子代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n=2830,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32 [95% CI为1.16 - 1.51],p< 0.001)和子代18岁时的抑郁(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18 [1.03 - 1.34],p= 0.016)有关。从联合建模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母亲产前抑郁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与后代抑郁相比在强度上有所不同(p= 0.19)。
解释:在围产期经历抑郁的母亲的后代在18岁时更有可能报告有精神病经历。如果这种联系被发现是有因果关系的,它将加强在怀孕期间和之后识别和治疗母亲抑郁的案例。
资金: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和维康基金会
版权所有©2020由爱思唯尔出版。这是一个开放访问的文章CC BY 4.0许可
研究背景
本研究之前的证据
怀孕期间和产后期间的母亲抑郁被认为与一系列儿童早期结果的不良影响有关,并增加后代抑郁的风险。我们在PubMed中搜索了2019年11月1日前发表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使用的搜索词有“antenatal”或“prenatal”或“pregnant *”或“postnatal”或“围产期”、“depression *”和(“mother”或“maternal”或“women”)、(“offspring”或“child”或“adolescent *”)和(“psycho*”或“schiz*”)。我们发现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报告了在大约30岁的成年子女中,母亲产前抑郁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但仅限于那些有父母精神病史的子女。在对同一队列的后续分析中,当后代大约43岁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另一项研究发现,母亲产前抑郁与成年子女的抑郁和分裂型特征之间没有联系。这些研究受到了母体产前抑郁症评估质量的限制,并且都基于同一队列。以前没有研究调查过母亲围产期抑郁和后代青春期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附加价值
在这一前瞻性出生队列分析中,我们发现母亲在怀孕和产后期间的抑郁与后代在青春期的精神病经历有关。这种关联与后代抑郁无关。这些发现是对科学文献的重要补充;这一发现扩大了与围产期抑郁症相关的后代结果的范围,并提出了许多精神疾病风险的共同机制。
所有可用证据的含义
母亲的围产期抑郁影响一系列后代的结果超过幼儿期。这就强调了在这个关键时期识别和治疗母亲抑郁的重要性。
介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病最好被看作是一个连续体,并且不符合精神病障碍标准的精神病经历在青少年和成人人群中比以前认识到的要普遍得多精神病经历可能代表了精神病连续体中较温和的一端。儿童和成人在童年有精神病经历的人在成年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风险更高。也有证据表明,精神病经历不仅与精神病障碍有关,而且还与更严重的常见精神健康障碍表现有关,如焦虑和抑郁,因此对精神病经历的研究既与精神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关1,也与常见精神健康障碍的更严重表现有关。
众所周知,产妇围产期抑郁对儿童发展的几个方面,包括社会、情感和认知功能有不良影响,3,4,并与子女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抑郁症状有关5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提出,异常的大脑发育可能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展。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是一种心理压力形式,可能反映了母亲的慢性压力,这可能会影响后代的神经发育,增加后代患精神病的风险。产前抑郁可能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神经发育,并对胎儿有表观遗传学影响此外,产前抑郁可能会影响产后的关系和养育子女。母亲产后抑郁可能会对婴儿期的亲子关系和养育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后代的依恋方式,并增加患精神病的风险。如果在母亲围产期抑郁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发现因果关系,那么在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减少母亲的痛苦,还可以减少后代未来的风险。 据我们所知,以前没有研究考察过母亲围产期抑郁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一项研究调查了一组芬兰产妇围产期抑郁症和子女精神分裂症最初的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抑郁与成年子女的精神分裂症有关9,但随后的分析表明,这种联系仅在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孩子中观察到。然而,孕产妇产前抑郁并似乎更容易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即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要高得多的后代母亲产前抑郁和精神病家族史的后代只有psychosis.10的家族病史,在后续的随访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在同一队列中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母亲产前抑郁与子女成年期的情感和分裂型特征之间没有联系;12令人惊讶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家庭精神病风险与子女分裂型特征之间没有联系。然而,这些研究受到以下事实的限制:产妇产前抑郁是基于一个自我报告问题,情感和分裂型特征的测量是基于自我报告问卷;有一些证据表明,半结构化访谈比自我报告问卷更善于发现分裂型特征
我们的目的是调查产妇产前或产后抑郁与子女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之间是否有关联。母亲的围产期抑郁与子女在青春期的抑郁症状有关,有证据表明精神病经历往往与抑郁症状并存因此,我们还旨在研究母亲抑郁与子女精神病经历和抑郁之间的差异关联程度。
方法
研究设计和参与者
在这项纵向研究中,我们使用了来自雅芳父母和儿童纵向研究(ALSPAC)队列的样本参与者。所有居住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前雅芳卫生局,预计分娩日期为1991年4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的孕妇都被邀请参加ALSPAC。最初招募了14541名孕妇的父母和孩子。从怀孕早期开始收集了该队列的详细数据,包括来自母亲和儿童的自我报告信息,以及在研究诊所面对面的评估。
本研究的起始样本包括了所有单胎怀孕的母亲,所有四种产前和产后抑郁措施(两次产前和两次产后)的完整数据。从这个起始样本开始,本研究纳入了所有接触(四种母亲抑郁测量)、结果(精神病经历)和混杂变量的完整数据的青少年。
该研究获得了ALSPAC法律与伦理委员会和当地研究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批准。生物样本的同意已根据《人体组织法》(2004年)收集。参与者给予书面知情同意。
过程
类精神病症状面谈(PLIKSi)是一种半结构化的面谈,基于《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估时间表》(Schedule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in neuropsychiatry)的原则17。PLIKSi涵盖了关键的核心精神病体验,包括幻觉、妄想、思维干扰和被动性现象的体验。关于每一次经历的问题都以一个结构化的stem开头,问参与者从12岁起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回答“是”或“可能”的参与者会被进一步问问题,以确定这种经历是否为精神病。精神病经验的编码遵循术语表定义和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估时间表的评级规则。面试官将这些经历分为不在场、怀疑或肯定有精神病。只有当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例子时,经历才被评为明确的精神病,而不清楚的反应总是被评为低评级。面试是由受过训练的心理学毕业生进行的,他们被先前的评估掩盖了。一位精神科医生对记录下来的访谈样本进行评级,以确保评级是正确的。18岁ALSPAC患者PLIKSi评分者间可靠性较高(κ=0·83)对162名在47天后进行复试的患者(κ= 0.76)进行复试信度评估,其中46名患者由同一位访谈者进行复试信度评估(κ= 0.86)。
PLIKSi的总分被重新记录为一个二元变量,以表明无或怀疑或明确存在非归因于睡眠或发烧的精神病症状。这一方法与ALSPAC14、17中先前对精神病经历的调查是一致的,并且是由于正偏(大多数参与者得分为0,表明没有精神病经历)。我们使用一个二元变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该变量表明是否存在符合基于ALSPAC以往工作的临床障碍标准的精神病症状(附录pp 1,3)。
用计算机版本的修订的临床访谈计划(CIS-R)来测量18岁时子代的抑郁症,根据ICD-10标准得出抑郁症的诊断面试是完全标准化和可靠的,无论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面试官或自我管理的电脑版本。18、19 CIS-R设计,已广泛应用于社区样本,包括精神Morbidity.20二进制变量的全国调查表明CIS-R抑郁症的主要诊断是用于检查后代之间的关系在18岁抑郁和精神体验。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EPDS是一份十项自述抑郁问卷,可在围产期使用它也被证实可用于围产期以外和男性。5、超过12分的22分对重性抑郁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21本研究主要使用连续评分来充分利用症状的变化,虽然使用大于12的阈值来确认主要分析的结果。本研究以产前期为妊娠期,产后期为出生后第一年。邮寄问卷,包括EPDS,分别在产前约18周和32周,以及产后8周和8个月时发给母亲。EPDS也被用于评估母亲在孩子1岁到12岁期间6次生活中的抑郁情况
为了获得产前抑郁的测量,将两个产前期的EPDS评分与之前使用的相结合计算平均得分。5,23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是产后8周和8个月EPDS评分的平均值。5,23项产前和产后抑郁与子代结果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EPDS得分增加了5个点(即大约1个标准差)。为了解释在孩子的一生中反复暴露在辐射下的原因,我们计算了随后母亲抑郁发作的次数(即,从1岁到12岁,母亲在六项EPDS测量中任何一项>得分为12的次数)。只有在包括所有时间点的情况下,这项测量才有效,而且大多数女性遗漏了一到两份EPDS问卷;因此,这一措施没有包括在完整的案例分析中,因为它限制了样本量。
我们调整了主要分析产妇年龄交付,母亲的社会阶层,母亲的教育,孕产妇平价,不管是否怀孕是有意为之,母亲吸烟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孕产妇在妊娠前三个月使用大麻,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产妇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孕产妇抑郁症家族史、后代的性别。协变量的选择是基于以前关于其与产妇围产期抑郁和精神病的相关性的报道。5、14、24个可能在因果路径上的因素(如出生后发生的因素) 而在儿童时期,如子女遭受虐待或欺凌的经历)则不包括在内。母亲的教育程度从最低教育程度到大学教育程度被编码为1到5,并被二分以创建一个二元变量,16岁以下教育程度被归为低教育程度,16岁以上教育程度被归为高教育程度。英国人口普查与调查办公室(UK Office of Population census and Surveys) 1991年的分类中,社会阶层分为5类,分为手册类和非手册类。补充分析调整家族史和调整后代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评分(附录pp 1-2, 5-6)。父亲也在怀孕18周(父亲的产前抑郁)和出生8个月(父亲的产后抑郁)时完成EPDS测试。父亲教育程度从1到5,范围从最低教育程度到大学程度。因此,我们也研究了父亲产前和产后抑郁评分与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
数据分析
在主要分析中,我们使用逻辑回归研究了产前抑郁和18岁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后抑郁和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重复分析,调整混杂变量。作为敏感性分析,主要分析重复进行,将产前和产后EPDS评分记录为二元暴露,并分别观察两种产前EPDS测量和产后EPDS测量的影响。二次分析包括后期母亲抑郁的影响修正分析,以及父亲围产期抑郁与子女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的调查。几项事后敏感性分析检查了精神障碍家族史的影响,将其作为母体围产期抑郁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关联的混杂因素。详情见附录(pp 1-2, 5-6)。为了探讨产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评估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见附录(pp 2,4)。我们还检查了围产期持续抑郁的影响;该分析的细节见附录(第1,4页)。为了调查在孩子生活期间母亲抑郁的后期发作是否会影响母亲产前抑郁与子女18岁前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联,测试产前抑郁评分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关系的模型被调整为母亲抑郁后期发作的次数,然后测试母亲产前抑郁和母亲抑郁后期发作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做了灵敏度分析测试协会孕产妇产前抑郁症状和子女之间的精神经验调整的最新测量母亲抑郁(当孩子12岁),然后检测孕产妇产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交互和孕产妇抑郁症孩子12岁时。这些分析以产妇产后抑郁症状为暴露对象,在附录中报告(pp 4-5)。
我们使用逻辑回归来调查父亲产前和产后抑郁评分与子女18岁时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由于有关围产期父亲抑郁的资料有限,本研究仅参考前人关于父亲围产期抑郁和子女18岁抑郁影响的文献,对父亲教育进行调整为了研究子代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子代18岁时的抑郁和母亲产前抑郁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评估子代精神病经历和子代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然后使用biprobit回归分析。biprobit方法允许对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和抑郁症进行联合建模,并使用似是比检验对表达各自暴露(如产前抑郁)对每个结果(如精神病经历和抑郁症)影响的回归参数的相等性进行检验。为了便于解释,我们通过获得logit参数的近近值,将probit估计数转换为比值比(or) 将probit参数乘以1·6.14倍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显著的。
我们使用一个样本进行了主要的分析,该样本具有完整的暴露、结果和混杂变量的数据。采用学生t检验和χ²检验,比较资料完整组和资料缺失组母亲及其子女的特征。缺失数据被假定与观测数据相关联(即随机缺失)当数据随机丢失时,基于完整案例的分析可能会有偏差因此,我们以两种方式使用链式方程的多重赋值进行敏感性分析。首先,我们替换了所有12岁时有完整结果数据的参与者在结果和混杂变量中的缺失数据。其次,我们用完整的暴露数据替换了所有参与者结果和混杂变量中的缺失数据。我们输入了100个数据集。为了预测缺失的数据,分析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和一些辅助变量都包含在100个输入数据集中。然后,使用mi估算命令对输入数据集进行分析,该命令将模型拟合到每个输入数据集,并将单个结果进行汇总,以获得使用Rubin组合规则得出的汇总估算。所有的分析都在StataSE (version 15)中完成。
资金来源的作用
研究的资助方在研究设计中没有任何作用;在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方面;在撰写该报告时;或在决定是否提交文章发表时。所有作者声明独立于资金来源。通讯作者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有充分的访问权,并对提交发表的决定负有最终责任。
结果
9204名母亲获得了完整的接触措施(两项产前和两项产后EPDS评分)(图;表1)。3067名完成PLIKSi的青少年获得了妊娠期和产后期间母亲抑郁的数据和混杂变量的数据。数据缺失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是产前EPDS得分较高、产后EPDS得分较高的母亲,属于手工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怀孕前三个月有吸烟史,怀孕期间有感染史,并有男性后代。母亲抑郁评分均值为6·7 (SD为4·4;范围0-29)在产前期间和5·6(4·2;(表1)。母亲抑郁的测量值相互之间高度相关。在怀孕18周和32周的两项产前测量中,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0.64,在产后8周和8个月的两项产后测量中,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0.61,产前均值和产后均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66。9204位母亲中有1079位(12%)在产前超过了抑郁阈值(两个产前时间点>12的平均值),691位(8%)母亲在产后超过了这些阈值。
在18岁时,4248名青少年完成了CIS-R。在这些青少年中,334人(8%)符合ICD-10抑郁症的标准。4051名18岁青少年的PLIKSi和抑郁症数据,其中71名(2%)符合抑郁症的标准,并被确定有可疑或明确的精神病经历。共有3302名18岁的青少年获得了母亲产前和产后抑郁评分数据,其中51人(2%)符合抑郁和疑似抑郁的标准明确的精神体验。子代18岁抑郁与子代18岁精神病经历呈正相关,但呈弱相关(r= 0.16, p< 0.0001)。
我们发现,产前EPDS得分较高的母亲的后代在18岁时更有可能有精神病经历(或EPDS得分增加5个点:1.38 [95% CI 1.18 - 1.61], p=0 . 0001;表2)。在调整协变量(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26 [95% CI 1.06 - 1.49], p= 0.0074)后,这种相关性的证据仍然存在。在单变量模型中(OR 1.85 [95% CI 1·24-2·77],p= 0.0028)和校正协变量后(OR 1.49[0·98-2·28],p= 0.065),这些结果是相似的,尽管关联强度减弱。每个时间点的产前EPDS评分与报告的平均产前抑郁评分有相似的影响(附录p3)。
有证据表明,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与子女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有关(或EPDS评分增加5个百分点:1.25[95%可信区间1.06 - 1.47],p= 0.0067)。这种关联的证据仍然存在,但在调整协变量后减弱(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17 [0.99 - 1.39],p= 0.065)。在单变量模型中,使用EPDS评分的临床阈值或大于12的二元产后抑郁变量(or 2.09 [95% 1.31 - 331], p= 0.0018),这些结果得到了重复。在校正协变量后,相关性的证据仍然存在(1.81 [95% CI 1.12 - 2.93], p= 0.016)。分析的结果使用产后环保署分数为每个计算相似孕产妇产后抑郁症测量在8周,但没有发现证据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在8个月(附录3)页。敏感性分析调整一系列的家庭历史变量(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的家族史,心理健康的家族史承认,父亲的精神病家族史,和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风险评分作为混杂因素,没有显示出影响(附录pp 4-5)。当考虑母亲抑郁的影响后,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一个关联的证据孕产妇产前抑郁症状和子女之间的精神体验的18岁与完整的数据样本对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和孕产妇抑郁症孩子12岁时(n = 2663,或者增加5环保署分数:1·32 [95% CI 1·十一·58],p = 0·0016)。产前抑郁评分与子女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子女12岁时母亲抑郁的最新测量(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27 [1.02 - 1.52],p= 0.013)。没有证据表明,当子女12岁时,母亲产前抑郁症状与母亲抑郁症状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p交互作用= 0.83)。
之间有联系的证据孕产妇产前抑郁症状和后代的精神病症状的18岁与完整的数据样本对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后来母亲抑郁发作(n = 2126,或者增加5环保署分数:1·32[95%可信区间1·09-1·61],p = 0·0052)。产前抑郁和后代精神病经历之间的相关性与母亲后期抑郁发作次数无关(或EPDS评分增加5个点:1.32[95%可信区间1.02 - 1.71,p = 0·033)。没有证据表明母亲产前抑郁症状与后来母亲抑郁发作次数有关(pinteraction=0·61)。
关于父亲产前和产后抑郁,在单变量和调整模型中,父亲产前EPDS评分增加5个点(未调整:n=2404, OR 1.17 [95% CI 0.95 - 44], p= 0.15;调整:n= 2404,1.08 [0.87 - 1.35], p= 0.47)或父亲产后EPDS评分(未调整:n= 404, 1.08 [0.86 - 35], p= 0.52;调整后:n= 2404,1·06[0.84 - 1·34],p= 0.61)与子代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无关。这些分析也使用父亲的EPDS评分作为二元变量,使用超过12的临床阈值;这些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在附录中(5页)。biprobit分析结果发现产妇产前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同时后代精神病的经历18岁(n = 2830,或者增加5环保署分数:1·32 [95% CI 1·16:1·51],p < 0·0001)和子女抑郁18年(或5点增加环保署分数:1·18[1·03-1·34],p = 0·016)。当对关联大小进行比较时,没有证据表明关联强度因精神病经历或抑郁而不同(p=0·19)。基于多重归因的母体产前抑郁评分与子代18岁精神病经历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和表4。与完整的病例样本相比,这两种归因分析都观察到母亲产前产后抑郁评分与子女18岁精神病经历之间的相似关系。在单变量模型和协变量调整后,仍有证据表明产前抑郁和子女18岁时的精神病经历之间存在关联。
讨论
据我们所知,本研究首次探讨了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与子代18岁时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围产期抑郁症状评分较高的母亲的后代比抑郁症状评分较低的母亲的后代更有可能有精神病经历。这一发现与母亲在围产期抑郁可能是后代患精神病的危险因素的假设是一致的。母亲产前抑郁评分与子女精神病经历之间的关系与母亲产前抑郁评分与子女18岁时抑郁之间的关系相似。
该研究的优势包括纵向设计、大样本、长期随访期和广泛混杂因素的数据可用性。在妊娠期和产后期间多次评估了母亲的抑郁,并使用可靠的半结构化访谈来评估后代的精神病经历。与所有队列研究一样,磨耗是本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它会引入选择偏差;然而,多重归因被用于调查磨擦的可能影响,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结论。ALSPAC之前的工作已经表明,即使研究样本和目标人群之间存在差异,队列内关联往往是有效的,26,当调查风险因素时,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并不那么重要,只要磨损的影响是最小的27虽然这项研究只针对一个国家的人口,但我们希望它将产生包括跨文化比较在内的未来研究。必须考虑到基因混淆,因为有证据表明精神病经历和一系列其他精神疾病之间有共同的遗传倾向性。然而,在主要分析中,调整了母亲的精神病家族史而对有精神病家族史的父亲进行敏感性分析则无效果。对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和精神病史的敏感性分析也显示无影响。母亲抑郁的测量采用自述式问卷;然而,EPDS已经在较长时间的评估中得到验证,任何随机测量误差都倾向于减少关联的大小,而不是导致虚假的关联。与绝大多数使用PLIKSi的研究保持一致,本研究将该测量作为一个二元变量。尽管从统计学上来说,PLIKSi的模型数据更适合作为一种二元结果,但实际上精神病经历在一般人群中是连续的。
由于孕妇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无法检验两者的差异影响。产前抑郁可能通过在子宫内或出生后通过影响父母的生物学机制发挥作用。在怀孕期间,母亲的抑郁,可能是母亲慢性压力的反映,可能影响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胎盘功能,胎儿发育,表观遗传学和免疫功能,所有这些都涉及精神障碍的病因学。4,29为了研究这些潜在的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使用下丘脑-垂体轴激活的测量,如产前皮质醇浓度。FinnBrain队列研究的最新发现表明,母亲皮质醇浓度和细胞因子谱的变化与产前抑郁症状轨迹有关。一种涉及免疫功能的机制将与以下发现一致:妊娠期间母亲感染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特别是在父母有精神障碍的后代中母亲在怀孕期间的抑郁也与妊娠和分娩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4在该队列中,妊娠和分娩并发症与12岁时的精神病经历有关24母亲的产前抑郁也可能会干扰母亲产后与婴儿的关系,以及母亲对未出生婴儿的表征,这与产后早期的母婴互动有关。
相反,产后抑郁症会影响环境因素,如养育子女和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婴儿期是极度依赖照顾者和快速发育的时期,是发育过程中一个脆弱的时期。精神病经历是一个重要的兴趣领域,因为它们不仅代表了精神病连续体的温和终点,因此精神病障碍,而且还与更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的表现有关我们的证据表明,在围产期有抑郁症的母亲,其后代更有可能在她们一生中青春期间经历精神病。我们的研究扩展了不断增长的与围产期抑郁相关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结果列表。它表明共同发展机制可能会成为许多精神疾病和体重增加的风险识别和治疗孕产妇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要性,在怀孕期间和产后时期,特别是在观点的证据,他们可能会增加在当前一代的年轻女性中。
原文链接:https://www.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l.com/article/S0006-3223(20)31706-6/fulltext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