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高血压,有必要吃阿司匹林吗?这几点的识别很重要
摄影:陈占彪
最近看门诊的时候,连续遇到几个3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小李就是其中一位。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摄影:陈占彪
由于最近经常出现头晕,这才到医院来就诊,这也是他发现高血压以来第1次进医院。
因此我把药改成贝那普利+氨氯地平。
然而取药后,小李又拿着药返回诊室。原来我没有开阿司匹林,小李觉得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的药啊,他都吃2年了,为什么不用呢?
在社会上有一种常见的误区:有高血压就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其实这种观点太片面了。
对于阿司匹林这个百年老药,近几年在它的应用范围该多大有一定的争议,2018年以来有几个关于阿司匹林的重要研究结果,证明阿司匹林在没有患心血管疾病的中低危患者人群中获益不多。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包括心梗、心绞痛等)、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超过50%,作为二级预防,是必须服用阿司匹林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除非有禁忌症。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摄影:陈占彪
那么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还没有出现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时候,是否一定需要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呢?
1、糖尿
2、吸烟
3、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4、血脂异常(TC ≥6.2 mmol/L或LDL-C≥4.1 mmol/L或HDL-C <1.0mmol/L)
5、肥胖(BMI≥28 kg/m2)
6、冠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脉狭窄(<50%)
有以上这些危险因素,首先需要积极进行干预,如果通过2、3个月还是无法纠正,并评估无高危出血风险,那么可以考虑使用。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摄影:陈占彪
小李才37岁,甘油三酯略高,没有吸烟,也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并不是高危患者,因此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立即服用阿司匹林的。
对于小李来说,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除了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以外 ,还需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高质量的生活。
很多病人担心阿司匹林伤胃,都会把阿司匹林放在饭后服用。
本文为“心路星尘”微信公众号原创
但其实我们目前所用的都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这种药物在外面包裹了一层肠溶衣,在胃的酸性环境里不容易溶解,而是到肠道的碱性环境才会释放,这样对胃的损伤最小。
所以这种药物我们需要空腹服用,因为空腹的时候胃的排空速度最快,药物在胃里的时间很短,更不伤胃。
阿司匹林历经了多年风雨,已经从争议走向共识,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地位毋庸置疑,如何用好才是关键。
好药用得恰当能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它也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如果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又有出血的高危因素,那么这时候就要尽快纠正这些出血风险,权衡利弊之后判断是否应用,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