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男子因为这尴尬的病丢了工作…没想到医生一招就给他控制好了
案例
近十年来,36岁的王先生(化名)就被这个毛病困扰着,这不仅让他丢了销售工作,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一开始,王先生发现吃完东西之后,肚脐周围会痛,一痛起来就会想拉大便,而且每次都特别急,要赶紧找到厕所才可以,每次以拉肚子为主。因为起初只是偶尔出现,他误以为是自己吃坏东西了,没放心上。
谁知,几个月后,肚子痛、拉肚子的情况越来越频繁,隔两天就发作一次,且一拉就要拉四五次。
让王先生觉得难堪的是,好几次眼看订单就要谈成了,他却忍不住要先找个厕所,弄得场面非常尴尬,一些客户也被他“吓跑”了。
随着症状的加重,王先生没少跑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结果都是没问题,各大医院均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先后也吃了各种益生菌、解痉药、止泻药等,但症状总是反反复复。
机缘巧合,王先生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结合王先生的具体情况,消化内科戴宁主任医师为他制定了低FODMAP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王先生一开始是有点疑惑的。但是用了这招没过多久,他肚子痛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大便也已成形,每天基本控制在1-2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快十年了,身体从没像现在这么轻松过。”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与排便和/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
肠易激综合征基于患者的特征性症状进行诊断,目前采用罗马IV标准进行诊断,但往往需要先行肠镜排除器质性病变。
为什么会得IBS?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不明确,但是多种因素均可影响: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肠道通透性增加,免疫功能紊乱,中枢调节异常,肠道微生态变化及精神心理,还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等。
得了IBS有什么症状?
可能会有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症状,当遭受压力或应激事件时,症状会加重:
腹痛
排便后或可缓解;
腹泻
难以控制,可能饭后加重;
便秘
排便后不尽感;
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如何治疗IBS?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运动,减压;补充膳食纤维,去麦胶饮食,低FODMAP饮食。
作用于外周的药物
缓泻剂如聚乙二醇(针对便秘型),促分泌剂如利那洛肽(针对便秘型)。
作用于全身的药物
解痉剂,抗抑郁药。
微生态和免疫调节剂
益生菌,抗生素如利福昔明(针对腹泻型),肥大细胞稳定剂。
心理行为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合并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增强对该疾病的认知,提高管理应激的能力。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建立在对每位患者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图源:邵逸夫医院 营养科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