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强生等国外疫苗出大事了?多人患上罕见疾病,国产的安全吗?

2021
04/16

+
分享
评论
常笑健康
A-
A+


近日,两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描述了有16名患者,他们在接受第一剂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后,出现了病因不明的凝血障碍副作用。
 
对此,挪威药品管理局的主管说,因为目前还不了解是什么触发了这种副作用,所以我们建议将此命名为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避免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混淆。
 
此消息一出,让很多人有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这种新的疫苗副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副作用?那么我们中国的国产疫苗会有这种问题吗?
 
相信大家心中肯定存在着这些疑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种“新罕见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新罕见病


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的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这种新出现的罕见病—— 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主要是由 阿斯利康疫苗 接种后出现的。

这种采用腺病毒载体的疫苗,除了可以导致脑静脉血栓外,其血栓的情况还 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十分相似, 现在又发生在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因此有科学家直接将其称呼为“阿斯利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截至4月15日,欧洲地区共接种了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3400万例,其中 出现血栓案例164例,19例死亡案例, 因此欧州诸国、英国、南非已经先后宣布暂停接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而在4月1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紧急发表了 接种强生腺病毒载体疫苗 发生的疫苗相关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案例,包括1起死亡案列。因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宣布暂停强生疫苗的接种,约20个州已经叫停了强生疫苗接种。
 
FDA生物制剂评估和研究中心主任认为, 强生与阿斯利康疫苗不但采用的技术路线相同,同样采用腺病毒载体,发生的血栓病例也非常相似。
 

为什么阿斯利康和强生


会导致相同的血栓与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者对接种疫苗后患“新罕见病”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特征,比如这些患者在出现 血小板减少 的同时,又出现了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特征。
 
按理来说,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降低两种情况不应该同时出现, 因为血小板是促进血栓形成的关键,血小板低的时候是不容易形成血栓的。在临床中,只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此,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阿斯利康疫苗 激发了人体的过度免疫, 激活了血液中的血小板。通常,人体表皮受伤时, 血小板会被激活, 以促进表皮的血液凝结、伤口结痂。但一些受试者体内的血小板被疫苗激活,从而在体内 形成了血凝块, 也就是血栓。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化验检查提示,这些患者中有一种 罕见的抗血小板抗体, 这种血小板抗体可以和血小板上的一个特殊成分“PF4”结合,并且在结合后 不仅能够导致血小板减少,同时还可以激活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栓现象。
 

针对阿斯利康疫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科学家们也提出了这种情况的治疗办法。如果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 3周内出现血栓, 就要怀疑是否为“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通过 查PF4-肝素的抗体进行筛查, 如果筛查阳性的话,则可以 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 在体外阻断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
 

那我们打的康希诺还安全吗?



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使用的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疫苗共有四款,除了 阿斯利康的AZD1222 强生研发的Ad26.COV2.S 两款疫苗外,还有 俄罗斯研发的卫星5号(Sputnik-V), 以及 康希诺的Ad5-nCoV (中文商品名为:克威莎)。
 
四款腺病毒疫苗有两款出现了致命性血栓以及新罕见疾病,那中国的康希诺疫苗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呢?
 

首先针对阿斯利康和强生的疫苗,其出现新罕见病的概率很低很低,证据如下:


截至到3月31日,英国出现了79例严重的血栓并伴随血小板降低,其中19例死亡,得出的发生率为25万分之一;


强生公司的疫苗已经在美国接种了超过600万剂,“新罕见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100万分之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文章,发现270万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中出现了31例相关血栓的情况,因此发生率接近9万分之一。


其次,针对国产康希诺疫苗,在经过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还没有新罕见病案例出现。


4月14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从“已接种的约百万人中还没有收到与血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


另外康希诺疫苗(Ad5-nCoV)的载体为   5型腺病毒,   是一种常见感染人的腺病毒,与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所使用的   黑猩猩腺病毒载体   和强生新冠疫苗所使用的   26型腺病毒载体   完全不同,因此不能将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出现的情况完全套用在康希诺疫苗身上。  



最后,这种“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似乎并不只是在腺病毒疫苗中发生。


欧盟药监局在4月7日记者会上公布的欧洲数据上显示,在辉瑞的mRNA疫苗5400万剂接种案例中,发生血栓35例。Moderna的mRNA疫苗400万剂接种,发生血栓5例。


因此由疫苗引发的血栓问题,可能并不只是阿斯利康与强生等腺病毒疫苗独有的副作用,当然这一猜想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证实。
 

除了腺病毒载体疫苗


我们还有多种选择



我国疫苗主要目前有五款,按技术路线划分三类:

一是 灭活疫苗 ,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

二是 腺病毒载体疫苗, 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三是 重组蛋白疫苗, 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如果大家仍然对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不放心,那么还可以选择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全病毒灭活疫苗, 有效率高达 79.34% ,通过一定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灭活疫苗属于 成熟、可靠、经典 的疫苗制备手段,其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
 

灭活疫苗 接种2剂; 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蛋白疫苗也称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 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S蛋白, 把它注射到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相当于不生产完整病毒,而是单独生产很多新冠病毒的关键部件“钥匙”,将其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举个成功先例,就是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 接种3剂; 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总结一下,虽然阿斯利康和强生两款腺病毒载体疫苗都出现了罕见病副作用,但是就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其发生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因此大家不必过分紧张。

 

相较之国外,我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经过完整的临床Ⅲ期实验,也没有相关案例的报道,总体来说安全性还是十分可靠的,虽说疫苗接种确实存在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接种疫苗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积极接种疫苗,早日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腺病毒载体,阿斯利康,灭活疫苗,罕见病,疫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