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6条最佳证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应该这样进行心脏运动

2021-04-15   中国全科医学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文献来源:马骊,朱晓萍,唐燕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脏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3):11-17.[www.syxnf.net]

多学科合作团队

1 开展运动康复需要组建专业的心血管疾病康复团队:心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心理学专家等(ⅠA级)

2 为确保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必须在心血管科医生的主导下共同为患者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并加强全程监管和风险把控(ⅠA级)

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应实施以合理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治疗(ⅠA级)

4 应在急性期治疗后尽早开启运动康复,康复的时间越早,获益越大(ⅠA级)

5 运动康复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轻左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肌组织的顺应性(ⅠA级)

6 运动康复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率及再次心肌梗死风险,提高生活质量(ⅠA级)

康复指征

7 院内运动康复期:最近8 h内无再发或新发胸痛,肌钙蛋白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无静息时呼吸困难或伴湿啰音征兆,无明显心律失常症状或心电图动态改变,静息心率维持在50~100次/min,血氧饱和度>95%的患者在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运动康复(ⅠA级)

8 院外运动康复期:建议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前转诊至门诊心脏康复部门,出院后即可开启心脏康复治疗。低危患者可在远程心电监测下接受家庭心脏康复治疗(ⅠA级)

运动前评估

9 在参与运动康复前应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运动评估、危险分层及运动负荷试验,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依据(ⅠA级)

10 运动评估是从首次接触患者开始贯穿康复全程的,评估时间包括初始评估、每次运动治疗前评估、新发及异常症状紧急评估、心脏康复治疗每周期(每30 d)再评估和结局评估(ⅠA级)

11 在没有设备条件完成运动负荷试验时,可使用6分钟步行试验作为心肺运动耐力评估的替代(ⅠA级)

运动形式

12 心脏康复中的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及柔韧性运动为辅(ⅠA级)

13 院内运动康复期:四步早期运动,包括床上运动,床旁坐立、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活动(ⅠA级)

14 院外运动康复期:有氧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常见的方式有走步、跑步、骑车、游泳、固定踏车、平板等(ⅠA级)

运动强度

15 常用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包括: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目标心率法、自我感觉劳累程度分级法(ⅠA级)

16 运动心率的计算方法:心率储备的60%~80%,摄氧量储备的50%~70%或通气无氧阈值水平时的心率。其中心率储备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ⅠA级)

17 推荐无氧阈法水平达到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为最佳运动强度(ⅠA级)

18 院内运动康复期:运动强度控制在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或Borg劳累度评估量表评分<12分(ⅠA级)

19 院外运动康复期:推荐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建议患者从50%的峰值摄氧量开始运动,逐渐达到80%的峰值摄氧量(ⅠA级)

运动时间和频率

20 院内运动康复期:(1)床上运动:5次/组,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2)床旁站立:5 min/次,2次/d。(3)床旁行走:10 min/次,2次/d。(4)病室内活动:10 min/次,2次/d(ⅠA级)

21 院外运动康复期:建议运动频率为30~60 min/次,3~5次/周。有氧运动可每天进行,抗阻运动间隔48 h为宜(ⅠA级)

运动风险的控制

22 运动康复场地配备心电监护和心肺复苏设备(除颤仪和急救药品)(ⅠA级)

23 心血管医生、运动治疗师、康复师和护士应定期进行心脏急救培训(ⅠA级)

24 对患者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教会患者识别不适症状,避免过度运动(ⅠA级)

25 院内运动康复期:运动必须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若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心率>静息心率+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氧饱和度<95% 则立刻暂停运动,第2天运动量减半或延缓(ⅠA级)

26 院外运动康复期:中高危患者在康复中心心电监护下完成运动治疗,低危患者可在远程心电监测下接受家庭心脏康复治疗(ⅠA级)

(本文编辑:谢武英)

心肌梗死,康复治疗,PCI,摄氧量,运动,心脏,急性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