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一项解剖学研究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CCB)是最近提出的一种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因为它有可能在保留膈神经的同时提供上肢镇痛作用,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本期带来《Regional Anesthesia & Pain Medicine》的一项解剖学研究,探讨该阻滞技术的神经浸润范围。
在CCB的这项解剖学研究中,该染料始终沿肋锁间隙向头部扩散,并将臂丛神经的所有干和束,包括肩胛上神经染色。但是所有样本中的膈神经并未染色。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尸体的肋锁间隙内注射染料,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即臂丛神经的所有干和束均染色,但并未进一步探讨染料对肩胛上神经及膈神经的影响。
对于ISB的替代方法,它可以减少对膈神经的影响,并缓解由此产生的横膈肌瘫痪,因此在临床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CB扩散到支配肩关节和邻近区域的臂丛神经。在最近的一项比较CCB和ISB在肩部手术中的随机临床研究中,前24小时内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此外,ISB组HDP的发生率为100%,而CCB组为0%。本研究的结果从解剖学角度支持了这一发现,因为膈神经在任何注射中均未染色。
距环状软骨向尾侧每增加1 cm,臂丛神经与膈神经之间的距离增加3 mm。膈神经与C5腹侧支之间的平均距离在环状软骨水平为0.18 cm,而在距环状软骨尾侧3 cm处增加至1.08 cm。膈神经和臂丛神经之间尾侧分散的增加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的注射中膈神经得以幸免。
本次解剖学研究有一些局限性。样本量小,神经染色可能并不能表示疼痛的阻断作用。尸体研究结果在体内模型中可能无法完全再现。此外,我们按照Karmakar等人最初的描述以20 mL的体积进行了这些注射。Aliste等人报道了使用20mL局麻药进行该阻滞后成功完成肩关节镜检查,其他研究也报道了相同体积阻滞后,成功完成手部和前臂操作。但是,一项早期剂量研究表明,在90%的肘部或肘部以下进行手术的患者中,要达到足够的感觉阻滞作用的最小有效量为34 mL。Leurcharusmee等人证明了使用CCB进行上肢手术(使用35mL容量)的成功率达到90%。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肋锁间隙中注射麻药的体积对扩散方式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潜在局限性是我们的注射是在臂丛神经束之间的单个部位进行的,而没有针尖的任何重定向。在肋锁间隙内的臂丛神经束之间存在隔膜,肋锁间隙内不同的注射部位或多个注射部位可能会影响染料的扩散。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神经阻滞之一,包括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4个经典入路。2015年Sala-Blanch等首次描述了肋锁间隙是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一个良好和有效的新位置。肋锁间隙位于锁骨下窝,在此位置,臂丛的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彼此相互靠近和聚集在一起,并均位于腋动脉外侧。这种紧凑且稳定的解剖关系,使得注入少量局麻药,即可产生快速有效的感觉-运动阻滞。其突出的特点是可以保留膈神经功能,适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既往的骨麻征途栏目曾介绍过相关的临床研究(2020-01-29链接)。
本期带来的这项尸体研究,模拟常见的临床操作,超声引导下采用单针法在肋锁间隙内注入20ml染料。研究发现在所有注射中,C7,C8和T1神经根均被染色,染料没有向头端延伸到C5和C6神经根。臂丛神经的所有干,束和分支以及肩胛上神经均被染色。在任何标本中,染料均未扩散到膈神经。这项尸体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肋锁间隙注射向头端扩散到锁骨上间隙的臂丛神经,始终能到达肩胛上神经以及臂丛的所有干和束支,同时保留了膈神经功能。
编译:吕佳欣、蒋鑫
点评:袁红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