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禁欲1个月,精子质量就更好吗?
众所周知,羊医生是个有身份(证)的人,其中一个身份就是“腾讯医典特约作者”。
正好前几个礼拜,某“科普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狗屁不通的关于提升精子质量的文章,让羊医生和腾讯医典的小伙伴看完之后都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我们一合计,就有了这篇打脸辟谣文。
今天分享给大家,以正视听。
“提升精子质量”,这6个字的魔力,男生都理解。
羊医生最近总听朋友提起:
“精子质量在家就能自测,不用上医院”
“想要提升小蝌蚪的质量,就得辞职回家养着”
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看了网上的一篇文章《如何科学提升精子质量???》(没错,原标题就是3个问号)
出于好奇,我也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槽点满满。
作为一名男科博士,我必须站出来辟个谣了!
当然不能!
不但在家不能,如果你去的医院检测水平比较差,也不能真实反映精子质量。
那篇文章“教大家几个可以在家自测的小方法”:
第一条自测方法:精液量
文章号称:
“健康男性一次精液量大概在2~6毫升”。
这个说法不准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以下简称“手册”)[1]:
正常精液量的下限是1.5毫升,而上限是6.8毫升。
文章还号称:
精液量“太多或者太少,都代表小蝌蚪质量可能不合格”。
事实上,太少确实是有问题。
但太多,仅仅说明前列腺、精囊等附属性腺可能存在炎症,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精液质量下降。
(来源:网络)
第二条自测方法是:颜色
文章中号称:
健康的精液颜色都是“乳白色”或“浅黄色”。
但是,同样根据《手册》,正常的精液颜色应该是“均质的灰白色”。
文章还提到,如果精液里有血色或黑色杂质,说明小蝌蚪可能有毛病。
事实上,精液里如果有血,只是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炎症,小蝌蚪(精子)并不一定有毛病[2]。
至于黑色杂质,临床上从没见过这样的精液!难不成射出的是咖啡渣?
第三条自测方法:精液的液化情况
文中号称:
“30分钟后还不液化,精子就无法正常活动,质量也会不咋行。”
纯属胡说!
超过1小时还不液化,那才叫“不液化”[1]。
第四条自测方法:气味
文中号称:
“你的精液如果不是石楠花的味道,那就可能是生殖器出了毛病,精子质量也可能会不行。”
事实上,精液的气味从来都不是精液检查的一项检测指标。
再者说,难道精液化验室的检查人员会挨份精液帮你闻?未免有点重口味(和不尊重人)了!
在胡说了“精液在家检测的方法”后,这篇文章又介绍了“提高精子质量的具体办法”。
槽点最大的地方是说:
“你要提高精液质量,就得辞职。”
理由是,只要你的工作需要久坐,或者从事厨师、搓澡工等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职业,就一定会影响你的精液质量。
(来源:网络)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辞职(原文如此)。
久坐确实不好,中餐厨师也确实需要经常站在火边,都容易导致“蛋蛋”温度上升。
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多站和离开火源来降低温度。
每坐着工作半小时,就起身站5分钟,或者离开火源5分钟,不就可以了吗?何况,厨师也不会一直在炒菜。
(来源:网络)
文章还给出一个提升精子质量的方法——分手。
理由是:性生活频繁对精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还引用了数据,说人的精子“从精原细胞到成型的小蝌蚪,大约需要45天左右”。
但这个数据找不到出处,也是不对的。
精子的生成时间因人而异,短的40多天,长的60~70天,平均大概在3个月内[3]。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性生活太频繁,会让精子还没成熟就被排出来吗?
当然不会!
射精并不会一次把所有“存货”全部排空。
每次射精都会有部分精子从输精管返回附睾,因为输精管的收缩并不是从尾到头挤牙膏。
(来源:网络)
而女性一个月的排卵期就这么几天。为了实现怀孕概率最大化,我们会特意要求不孕不育患者在排卵期内,要么天天、要么隔天进行性生活,这样才容易怀得上[4]。
小结
怀疑自己的精子质量有问题,要到医院去检查,不要自己在家瞎琢磨。
要想自行提升精子质量,正确的方法如下:
当然,如果你的精液质量真的出了问题,除了做好以上生活习惯的改变外,更应当遵从医嘱,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才能尽早实现喜当爹的梦想。
(来源:网络)
最后想说一句,明明不懂,却还要装模作样搞些假科普,真害人!
如果你的男朋友也想在家自测精子质量,那就赶紧把这篇文章转给他吧!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