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背着这2个“认知缺陷”惊险地活着

2021
04/14

+
分享
评论
神经内科余医生
A-
A+

每一个人都带着各种程度的“先天不足”而来,同时在后天的“身体使用中”,由于器官强大的代偿作用,早期的“磨损”(病理改变)根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等到真正引起你不舒服了,常常是严重到无法代偿了。

1
昨天傍晚翻看微信群,刷到一个让人特别惋惜的事情。


  4月11日,一位年轻的董事长猝死。 之所以说遗憾,不仅仅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这个悲剧本来可以避免。 因为就在5天前,也就是4月6日的凌晨,游先生因突发胸痛到医院急诊就诊。

医生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这个当然是建议立刻住院啊。然而,游先生拒绝了这个事关生命的建议。




 2

从他发的朋友圈看,透露出2种认知缺陷:
1、对医生的盲目怀疑
 
2、对自己的过度自信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很多人是带着防备心去看病的。这种防备心其实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防备。是内心骂一句“骗子”一走了之?还是换个医院换个医生再咨询一次?

记得有一次,我去急诊会诊,也是凌晨。

一位中年男人突发出现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同时说话不清楚。这种症状高度提示是脑中风(学名叫脑卒中)。脑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脑出血——血管爆了;一类是脑梗死——血管堵到了。

鉴别这两者最好的检查是颅脑CT或MRI(磁共振)。在急诊,最快最方便的检查就是CT。如果是脑出血,会在CT上表现出一片发白的区域,如果是极早期脑梗死,CT上可以什么也看不到。

当我赶到急诊的时候,CT结果已经出来了:未见异常。也就是说,基本可以排出脑出血。那剩下的就是脑梗死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位男子的症状都完全恢复了,这什么情况?其实这种现象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虽然症状恢复了,但短期内依然有复发和发生脑梗死风险。

当时我也是建议他住院,被拒绝。他说,我都好了,还住什么院,你们医生就知道赚钱。

好吧,签字回家。

我洗完手出来准备回病房,在路口又一次看到他。经过他身边时,我又啰嗦了下:你明天可以去神经内科门诊再看一次,不一定要在我们医院,任何一个三甲医院都行。

我这样说的目的,其实是想告诉他:你信不信我没关系,但是你真该重视这个问题了。

遗憾还是发生了。

大约是1周左右,他再次因为同侧的手脚乏力、言语不清来医院,这次因为在家耽误的时间太长,错过了溶栓时机,最后还是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再说一次,保持怀疑可以,但请别一走了之,哪怕换个地方再问问也是好的。



3

单纯怀疑还不至于把自己陷入绝境,最后“补刀杀死“自己的,往往是“过度自信”。

在工作和职场能力方面,再怎么自信都不怕,毕竟很多事情你都可以把控,心里有底。

对于非你专业的领域,如果你依旧保持“自信”,认为自己可以,没问题,那就是莽撞了。

身边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我坦白告诉你:你真不知道。

人的身体和机器不同,没有厂家出厂合格证;也不会说,哪个零件坏了机器立刻就不好用了。

每一个人都带着各种程度的“先天不足”而来,同时在后天的“身体使用中”,由于器官强大的代偿作用,早期的“磨损”(病理改变)根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等到真正引起你不舒服了,常常是严重到无法代偿了。

比如,高血压就是这种“阴险的杀手”。在很长的时间里,高血压都不痛不痒的,但是,它却在背地里偷偷的伤害着心脑血管系统,远期的并发症就是脑中风、心肌梗死、心衰以及高血压肾病。

而尽早控制血压,就可以提前预防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疾病发生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管理血压的底层逻辑:不是为了血压数字好看,而是为了保护重要脏器。

站着这个角度上看,有时候早点出现一点症状,其实也不是坏事。毕竟它好歹还发出过一个提醒,一个警告。最遗憾的也在这里:多少人选择了漠视和放弃。

你可以继续选择怀疑,但请考虑怀疑的成本。
你可以继续选择自信,但请分析自信的风险。

总之,别赌自己的命。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脑梗死,脑中风,脑出血,高血压,急诊,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