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The ISME Journal:微生物群落空间自组织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及结果
论文ID
原名: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attern diversification in a spatially self-organizing microbial community
译名:微生物群落空间自组织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及结果
期刊:The ISME Journal
IF:9.180
发表时间:2021.3
通讯作者:David R. Johnson
通讯作者单位:瑞士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环境微生物学系
实验设计
图1 在本研究使用的两种菌株混合培养的微生物群落。A:该实验系统由两个同基因突变的假单胞菌组成。生产者菌株nirS基因的一个功能缺失,可以抑制硝酸盐(NO3-),但不能抑制亚硝酸盐(NO2−)。消费者菌株narG基因的一个功能缺失,可以抑制亚硝酸盐,但不能抑制硝酸盐。外源硝酸盐作为生长限制基质时,两株菌交叉饲喂亚硝酸盐。定义:Nar-硝酸盐还原酶,Nir-亚硝酸盐还原酶,Nor-一氧化氮还原酶,Nos-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粗的彩色箭头表示每个菌株的代谢过程。B:硝酸盐为生长限制基质时,两株菌的交叉饲喂的微生物群落向四周扩展。生产者菌株表达了编码青色荧光蛋白的ecfp基因(蓝色),而消费者菌株表达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基因(绿色)。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细胞充分混合的内部圆形区域是接种区域,而包含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细胞的空间组织模式的外部环状区域是扩展区域。最初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的比例是0.5。白色箭头表示代表性的“生产者菌株优先”模式,绿色箭头表示代表性的“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C:放大扩展的区域。
结果
图2 生产者菌株初始比例对4周后每次范围扩展出现的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数量的影响。生产者菌株表达了编码ecfp基因的青色荧光蛋白(蓝色),而消费者菌株表达了编码egfp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绿色)。初始生产者菌株比例包括(A)0.98,(B)0.5,(C)0.001。在所有测试的初始生产者比例中,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的总初始细胞密度是相同的。
图3 生产者菌株初始比例对4周后每次范围扩大出现的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数量的影响。每个数据点都是“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的数量,这些模式是为独立的范围扩展而出现的。黑线是泊松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灰色区域是泊松分布的95%置信区间,λ=泊松回归拟合的预测值。绿线是“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的数量和初始生产者菌株比例之间的预期关系,如果“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是由消费者菌株的遗传变异引起的。蓝线是“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的数量和初始生产者菌株比例之间的预期关系,如果“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是由生产者菌株的遗传变异引起的。在所有测试的初始比例中,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的总初始细胞密度是相同的。
图5 基于个体的模型模拟了初始生产者菌株比例对每次范围扩展中出现的“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数量的影响。生产者菌株是蓝色的,消费者菌株是绿色的。最初的非生物环境在空间上是同质的,遗传异质性、随机表型异质性和人口统计学效应没有纳入模型。在开始扩张之前,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细胞随机分布在中心周围,并且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的总初始细胞密度在所有模拟中是相同的。白色箭头表示“生产者菌株优先”模式,绿色箭头表示“消费者菌株优先”模式。
图6 初始生产者菌株比例对膨胀性能的影响。(A)对初始膨胀速度的影响。(B)对最终膨胀半径的影响。每个数据点都是一个独立范围扩展的扩展半径。线条是线性模型灰色区域是95%的置信区间。在所有测试的初始生产者比例,生产者菌株和消费者菌株的总初始细胞密度是相同的。培养4周后测量最终膨胀半径。
讨论
评论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