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荣获A++的医院有12家,长三角区域占据半壁江山,这些“国优生”是怎么炼成的?

2021
04/12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2021年3月30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随后一周各家医院陆续公布绩效考核结果。

46941618195965149(来源于网络)

对比2018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从排名上看,第一、二名没有变化,依然是中国公立医院两大领头羊。长三角地区的医院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8年第34名跃居12名,A++。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排名从2018年第6名跃升到2019年的第3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从2018年第9位上升到2019年第7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2018年第12位上升到2019年第7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连续两年蝉联11名。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以及55个二级指标组成。国家卫健委选择其中数据来源较为客观、可比性较强的26项作为国家监测指标,并以此作为全国排名的依据。借由国家绩效指挥棒,长三角区域这些医院是如何谋求高质量发展的?

上海瑞金医院:多维度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多年来,瑞金医院树立医疗服务标杆,以航空救援为抓手夯实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瑞金担当”高效落实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与应急医疗救援任务,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整体运营效能,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在追求医疗技术革新的过程中,瑞金医院不断提升服务。这其中有贡献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治疗的“瑞金公式”,有攻克最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成功案例;从诊断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到完成全国首例肝脏移植、亚洲首例心脏移植;从推广中国微创外科理念,到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国家航空医疗救护培训基地。

95631618199277730

瑞金医院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树立医疗服务标杆,积极倡导“至诚至善”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内涵。“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乳腺中心芳馨护理组”、“淋巴瘤康复联盟”、“肾友会”等医疗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深化,“一站式”、“全程管理”、“同伴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在全院得到推广;持续优化自助就医流程,推出沪上首个床旁服务机器人、上海首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等多项人工智能服务;拓展床旁护理和人性化服务,持续开展“安静病区”“楼宇管理”等专项治理,全过程、多方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第三方患者满意度测评名列前茅。从首届开始,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此外,瑞金在公益活动中体现瑞金担当。多年来,瑞金人从抗美援朝到下乡斗血吸虫病,从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到援助北非、抗击埃博拉,从抗击SARS到抗击新冠病毒,还每年派出一大批医护到西藏、新疆、云南等边陲地区医疗扶贫,一代代瑞金人接力送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一次次逆行出征、一次次执着坚守、一次次无悔付出,诠释着“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医院院训。

浙大二院:卓越内涵管理,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浙大二院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自主创新,勇于攀登临床新业务“制高点”,敢于抢占新技术新项目“最高峰”,瞄准患者需求,以攻克重大疾病为目标,打造临床科学家梯队。浙大二院是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心血管病、创伤、骨科(培育)、神经疾病(培育)〕;亦是浙江省唯一的“自然指数”全球百强医院:全球第 69 ,国内第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10年引领浙江,2020年名列全国医院第4。

22131618199299422

坚持“以新促新” 临床救治能力持续引领 

创立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的“杭州方案”和“中国瓣膜”享誉海内外、成功完成全球首例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手术及大陆首例DragonFly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手术。肝移植技术享誉全国,儿童肝移植存活率百分百,成功实施中国首例双肺、肝脏同期联合移植术、微小切口复杂白内障手术领跑世界。开创肿瘤规范性防治中国模式。区域公认的创伤和疑难复杂危重症救治中心,群体重度创伤救治屡创医学奇迹。领跑全国5G智慧医疗创新前沿。推动全国首个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通航,助推“闭环式”急救体系高质量发展。

浙大二院注重效率改革,且势在必行。床均手术量、手术总量、三四级疑难手术总量、疾病难度系数(CMI)均全国领先,浙江省第一;推进复杂疑难手术“日间化”、推动术后加速康复“常态化”、让“最多跑一次”常年发力。

注重公益活动,精准扶贫扶智之路越走越远。从“眼科汽车医院”20年40万公里光明行、到组团式援疆情系天山南北、再到“爱满苗疆”五年助推台江医疗脱胎换骨,医者情怀始终扎根贫困一线、扎根群众需求。其医疗助医助教、“台江经验”,成为中国精准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扎实地推进“技术、管理、文化”共同下沉、实现所帮扶医院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50%以上、真正将病人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为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加速建设提供全新样板。

浙大一院:精细化管理,打造“浙一”模式

浙大一院有16项监测指标达到满分,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起到了示范和标杆作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打造“浙一”模式, 挑战高精尖技术,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人民,为健康保驾护航,开展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比例一直以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2019年度国家监测指标中,浙大一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等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71281618199303681

全力保障患者的术后安全,严把医疗质量关,筑牢医疗安全防线,全方位构筑保障患者安全的健康网。浙大一院对学科高峰进行打造,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保障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引领浙江省“医学高峰”建设,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推进信息集成的“智治”模式,通过“智慧管理”助推“智慧医疗”。

结构性优化:以改革促进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浙大一院长期致力于深化医改,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医院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浙大一院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并合理降低医疗成本,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和经济有效的全人全程卫生健康服务,通过科学管理,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逐年降低,医院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保障,2019年度医务人员满意度87.81%,全院职工爱院荣院的激情高涨,接过一代代“浙一人”的接力棒,以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和凝聚力、向心力,瞄准医院发展远景、为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齐心协力、赓续奋斗。

精准引才、用才、优才,持续发展稳中向好

人才是第一动力,浙大一院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定位,成立人才办公室,制定一系列人才发展规划,引育人才,为人才服务。海内外广发“英雄帖”,招募全球顶尖人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稳步提高。2019年至今,全职引进临床、科研优秀人才32名,本土培育的国家级人才6名,预计两年内我院专职科研人才可以达到10%的比例。累计签订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26项,牵头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22项,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0余篇,展现了蓬勃创新活力。

在国家大力提倡医护比均衡,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下,医护比不断均衡发展,2019年度医护比监测指标达到满分。同时针对麻醉、儿科、重症、病理科、中医科等学科不断加大引才力度,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和投入占比逐年提高,保障医务人员晋升通道顺畅。

医教研协同发展,员工和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浙大一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努力提升患者获得感、满意感。多措并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推动MDT学科协作,积极开展周六非急诊手术和日间手术等提高医疗质量,2019年度住院患者满意度 93.7%,门诊患者满意度 89.49%,社会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临床与科研、教学相结合,有序推进临床研究,积极开展“科研大讨论”,凝聚科研工作共识,着重提升思政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各项教学项目多点开花,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稳步提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融贯中西,管理先行

自建院起,邵逸夫医院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邵医模式”,在全国首创“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诊室”、“无痛医院”、委员会制度、入院准备中心、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等先进管理模式,在发展中不断“补短板”“扬长板”,成为业内公认的医院管理典范与标杆。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化基因,不断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中国首家加入美国Mayo Clinic医疗联盟的医疗机构。

深化改革,制度保障。当前,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率先推出医院章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医院制度体系,牵头参与修订国家卫健委《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国医院协会《2019版十大患者安全目标》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

65941618199565872

聚焦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平均每年开展近100 个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成为推动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医院拿下首个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是全国首批静脉血栓防治优秀单位,浙江省VTE联盟第一届轮值主席单位,还荣获“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入选省政府质量奖项的医疗机构。

不断完善的制度建设,将持续质量改进、弘扬安全文化、创新引领发展根植于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医院治理能力,推动医院发展更加规范化、专业化、高效率。

持续创新谋发展、推动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一直是邵逸夫医院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坚持拔尖筑峰、创新迭代、交叉融合,邵逸夫医院不断推动学科、人才、科研深度融合互动,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优势。

微创引领,弯道超车。发展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学科,不断创新引领,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成为引领中国及世界腔镜外科的一面新旗帜。医院诊治水平全面提升,逐渐形成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生殖医学、心血管介入治疗、眼科等多领域共同发展壮大的局面。

由国内肝胆胰微创外科领域领军人物蔡秀军领衔的微创医学中心,在国际微创治疗与腔镜技术领域首创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在国际上,邵逸夫医院首创完全腹腔镜下采用绕肝带捆扎替代肝脏离断的二步法肝切除术、首创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等,填补了国内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完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技术空白。以“创伤小、恢复快”为特点的微创技术,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目前医院微创手术占比提升至总手术量的80%,医院机器人单机手术量稳居全国前三,普外科完成国际首例单孔机器人肝切除术,泌尿外科全面进入“单孔时代”。

拔尖筑峰,不断突破。当前,邵逸夫医院启动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打造邵医特色医学高峰,同时,高标准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并参与建设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峰矩阵”效应初见规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如国家呼吸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创新达7项,完成全国首例ECMO支持下气管镜介入治疗等;生物可崩解吻合器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小肠临时造口和再次造口回纳手术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医用聚芳醚酮材料量产关键技术及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改性技术研发获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

智慧医院持续迭代、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直以来,医院瞄准老百姓看病就医痛点,持续领跑“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智慧医院发展,在智慧医保、智慧医药、智慧医疗等领域不断深化,最早在国内实现“云诊疗”服务模式,最早实践“平战结合”病房,也是最早“刀刃向内”开展“区块链+”实践。医院还多次参与起草国家医疗保障系统和国家卫生健康系统相关文件。

“区块链+”,开创医疗数字化新纪元

邵逸夫医院上线国内首个以省级公立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区块链医疗应用,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区块链在医疗电子病历与科研数据领域应用的医院。目前,医院从主刀医生创建手术记录到患者出院归档等电子病历系统手术记录全流程上链,对任何一台手术做到全流程可溯源,同时,医院在全国率先搭建以数据治理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基础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科研数据全流程上链存证和溯源追踪,以技术手段保证科研成果的可信性,医疗文书的完整性以及存档的及时性。

打造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通绩效考核“最后一公里”

国家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医院数据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关键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考核数据分析应用,医院探索建立基于医院全系统覆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QBI。目前QBI平台已建立包括合理用药、护理管理、财务管理、门诊流量、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临床绩效及工作量、单病种等在内的18个模块数据,涵盖医院运营效率、医疗质量、收治结构、服务流程各个方面,使管理手段的制定和落实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打造人工智能(AI)患者随访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医院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人工智能患者随访平台,动态调查患者就医体验和医务人员执业感受,实现患者在院-离院-居家的闭环管理。目前,该平台已实现门诊、住院患者等人工智能随访功能。该平台引导医护人员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督促科室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整体绩效,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一医院:跟紧“国考”指挥棒,推进医院全质量发展

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医院不断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分析比对2018年国考数据,以问题为导向查漏洞、抓管理,人事处、医务处、财务处、信息处及绩效处协同合作,以联合工作组形式开展精细化高效管理,针对性地采取了医疗质量监测优化计划、病种管理绩效激励计划、病案质量管理提升计划等措施。在微创手术、四级手术、日间手术方面加强绩效引导;在单病种质量控制、抗生素使用、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注重质量监控;在紧密型医联体内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体现三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38701618199282998

经过全院职工的努力,2019年医院“国考”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的26个医院监测指标中得分情况领先于同类医院得分均值。其中,14个指标获得满分,特别是在功能定位、质量安全、合理用药、收支结构、费用控制、人员结构和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方面表现优异。

89051618199468579

全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是上海市一医院实现追求的重要保障。上海市一医院将在医院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取得的经验凝练成“六樑六柱”理论。“六樑”分别是贯穿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质量链、信息链、经济链、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六柱”分别是六大管理系统,涵盖了医院质量技术系统、人才成长系统、服务流程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财务内控系统以及绩效激励系统。

医院在学科建设和创新转型等诸多方面不断突破。现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近年来,医院着力推动南北两部融合发展,开展新一轮“尖峰、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成立临床研究院,大力开展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医工交叉和医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力度,聚焦微创医疗器械和技术、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医用新型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手术机器人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技术平台体系涵盖了引领性首席科学家研究平台、中心生物样本库以及临床大数据中心等。

在高精尖手术、前沿临床研究和应急保障能力上稳步提升。院内制定《特色诊疗技术推进方案》《评分标准》,分层引导、有序推进。院内积极开展微创、无痛等特色诊疗技术,院挂牌成立“机器人手术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完成沪上首台“达芬奇第四代”机器人手术,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完成沪上首例Mazor骨科机器人脊柱肿瘤切除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尖手术;积极开展疾病诊疗特色模式,深入推进综合肿瘤中心建设;创建智慧医院,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打造国内首辆5G救护车,建立5G急救指挥中心,真正实现将急诊室搬上救护车、院前院中急救一体化。

近两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8项。2019年,项目总数排名位居上海各大医院第5位,全国各大医院第12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期间,医院第一时间明确“五零四亮”防控总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二十个严格”“十个进一步严格”的防控总目标,编牢织密医院疫情防控网络,确保前方后方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派出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最大年龄医疗组组长专家勇担重任,逆行出征。并先后组建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共计派出医疗队员216名。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20年,医院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医院将继续以“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和员工高品质生活”的“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努力推进“四个转型”,即“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由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以临床诊疗、临床研究并重转型”“由单一实体医院向以5G为引领的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由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聚焦构建市一版特色临床路径、进一步拓展市一特色诊疗技术、持续推进特色诊疗模式、加强改进特色质量管理、全力保障特色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特色护理。

文章综合自各大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医院,占据,全国,荣获,医疗,绩效,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