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食欲不振只有补脾吗?还需肝脾同调

2021
04/12

+
分享
评论
北中医三院赵鹏程
A-
A+

患者吃饭不行,尤其是中午饭,说明什么问题?

  在病房里常常听到患者“不想吃饭”或者“吃不下饭”的主诉。食欲不振困扰着大多数肿瘤患者,常伴随于放化疗治疗期间,也不乏肿瘤自身的因素。


  现代医学对此较为棘手,中医经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下面回顾一例黄金昶教授治疗的病例。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脑恶性肿瘤进展于我科住院治疗,期间主诉:“吃饭不好,尤其是午饭时,不想吃,反胃,见到油性的东西更不想吃,厌恶油,入院前曾吐过一次,并伴有左边胳膊麻。”舌红苔白,脉弦滑。 


  患者吃饭不行,尤其是中午饭,说明什么问题?


  首先应该考虑脾虚夹湿热。中午阳气最盛将湿气蒸腾,脾胃更加不和,食欲减退。而且脾主四肢肌肉,一侧肢体不适是与肝气不舒有关。


  综上病机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此外,治疗时还应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患者为脑恶性肿瘤,脑瘤多与痰、瘀有关,故治疗时还需兼顾祛痰活血。处方如下:


柴胡12g 黄芩12g 桔梗6g

枳壳9g 厚朴9g 荷梗12g

陈皮9g 青皮9g 焦槟榔30g

苏梗9g 干姜6g 胆南星12g

水蛭6g 人参9g 草豆蔻15g

生赭石50g

日1剂,分两次服


  该方以柴胡达原饮加减,方中柴胡、黄芩疏解少阳气机,疏肝清热,桔梗、枳壳开畅上焦气机,厚朴、青皮宽利中焦,配合荷梗醒脾理气,苏梗畅达胸膈气机,合而沟通上下,调达出入;中焦运化不利则湿浊易生,故以焦槟榔、草豆蔻芳香化湿,患者正气虚损,元气虚弱,脾气不足,人参大补元气,干姜温助脾阳。考虑患者恶心症状,兼用生赭石沉降胃气;考虑脑瘤与痰瘀相关,予胆南星燥湿化痰,水蛭活血逐瘀,全方共奏调理三焦,扶正祛邪以开食欲之功。


  患者服药1剂后食欲明显改善,恶心消除,左胳膊麻明显好转,疗效显著。


  食欲不振在中医中多属脾胃虚弱,治疗多以甘温药物进行补益,有学者基于《中医方剂大词典》研究了食欲不振的组方用药规律,发现使用较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甘草、陈皮、白术、人参、茯苓,这5味中药可以组成一首方剂,名异功散,具有益气健脾,化湿和胃的功效。《杂病源流犀烛》载:“不能食,脾胃俱虚病也……惟审知脾胃中或有积滞,或有实火,或有寒痰,或有湿饮,而元气未衰,邪气方甚者,方可稍用消导,而仍以补益为主”,显示了补益脾胃在治疗食欲不振中的重要地位。


  黄金昶教授指出,治疗肿瘤患者食欲不振除了注意脾胃的作用外,还要重视肝脏在食欲不振中起到的作用,临床中往往单用益气健脾疗效欠佳,加用疏肝理气清热药物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肝脏五行属木,居四时之首,在脏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问· 阴阳类论》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由此可见肝脏的重要性。


  肝主疏泄,调畅周身气机,包括了脾胃气机,是调节脾胃运动的重要基础,肝主疏泄功能正常,脾胃才能正常运化,《素问· 宝命全形论》 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亦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肝脏体阴用阳,其气主升主动,其性刚烈横逆,如肝失疏泄,则易乘脾胃,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呕逆、嗳气、纳呆等症状。故《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由此可见肝脏在人体饮食摄入、吸收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肝属木生火,助暖五脏,脾胃得暖则健。


  黄金昶教授临床喜用柴胡达原饮加减,该方出自《通俗伤寒论》,为清代名医俞根初所著,由柴胡、枳壳、桔梗、草果、槟榔、荷叶梗、厚朴、青皮、甘草、黄芩组成。原方用于湿热疟邪郁伏膜原,导致三焦气化失司,痰浊内阻;少阳枢机不利,出现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间日发疟,头眩,胸胁苦满,心烦,口腻厌食,便秘腹胀,苔厚腻如积粉,脉弦之证。疟因风寒转变者,初起恶寒,头疼身痛,继即邪传少阳,疟发寒热并重者。由此可见原书中此方应用于湿热之邪所致疟疾。


  黄金昶教授扩大了该方的使用范畴,应用于多种肿瘤。


  该方治疗部位位于膜原,对膜原的描述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张介宾《类经·疾病类·痿证》指出:“膜,犹幕也。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凡筋膜所在之处,脉络必分,血气必繁,故谓之膜原,亦谓之脂膜。


  张氏明确指出膜原是广泛分布于躯体、脏腑、分肉、腠理之间具有维系联络作用的膜状组织。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举痛论篇》“膜原者,连于肠胃之脂膜,亦气分之腠理。盖在外则为皮肤肌肉之腠理,在内则为横连脏腑之膜原,皆三焦通会元气之处。


  由此看出,张志聪对膜原功能的认识更进一步,明确表明膜原是三焦元气分布、运行的地方。可见膜原属半表半里,与少阳、三焦关系密切,处于脏腑之外,肌肤之内,即外不在表,内不在里,中多空隙,痰湿容易留聚,故膜原证常与痰湿相联系。故柴胡达原饮可应用于湿热、气滞夹杂之肿瘤,且湿重于热,常用于胸腹膜间皮瘤、腹水、卵巢癌、淋巴瘤、胰腺癌、肠道肿瘤、胆囊癌等。


  该方中药物,柴胡性味辛、苦,微寒,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升阳举陷的功效;枳壳苦、辛、酸,微寒,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青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宣肺、利咽、排脓、化痰的功效;草果味辛,性温,具有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的功效;槟榔苦、辛,温,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荷叶梗性苦,味淡,具有理气化湿,通气宽胸的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故柴胡达原饮除可透达膜原湿热之外,并可疏肝理气,清热祛湿,消积和胃,所以肿瘤患者食欲不振,只要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则大都可用此方进行加减。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张巧丽

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创新肿瘤治疗思路!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食欲不振,肝脾,脾胃,肿瘤,功效,味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