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生应对过各种情况,经验丰富,紧急处理有紧急的道理,不处理也有不处理的道理。
说到急救,大家都知道的是一个“急”字。对于急性危重症患者,比如急性心梗、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重症哮喘、脑出血、严重外伤等,越早处理越好,稍一耽误就可能失去生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旁边的人说:“赶快走,别耽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急”要用对地方,否则反而耽误病情。
有一次我去抢救一位患者,到患者家时,患者处于深度昏迷,鼾声呼吸,面色潮红,瞳孔不等大,还有不少呕吐物,大小便也失禁了。显然这是“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马上把颅压降下来。我正准备用甘露醇(降颅压的药),这时进来一位患者的熟人,说:“赶快送医院吧,先别处理!”她拦住我,不让我用药。我心里着急,不过还得耐心地给家属解释病情和危险性,并说:“现在处理,等于提前进入抢救室,早用药早受益,避免病情更严重。”家属最后听取了我的建议。
还有一次遇到交通事故,我们到达现场,周围已经有很多围观群众。我正在给伤者检查伤情,就有热心市民把担架从急救车上抬出来,一边说:“赶紧走,别耽误!”一边就要抬人。我喊一声:“别动!”还没检查完,需要止血包扎,万一有骨折的地方还没固定呢。我嗓门大,一下子把大家给震住了。不过,有时候医生人单势孤,就会很尴尬,可能不容分说,人就已经被抬走了。这样做危险性极大,很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加重伤情,那不就成了好心办坏事了吗?
不过,也有医生急、家属不急的时候。比如急性心梗,需要马上溶栓。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属却说:“等我大哥、二哥来了再决定吧。”可是急性心梗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等不起啊。
再就是急腹症。临床常说“急腹症,无小事”,一个小小的阑尾炎就要和近20个病鉴别。万一误诊,后果严重。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同事遇到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肚子疼痛难忍,经过检查,建议家属马上送医院,可家属非要求打“止疼针”,不愿去医院。同事反复向家属说明,“未诊断清楚就打止疼针,会掩盖病情,绝不能打。”但家属执意要求,还跟医生争吵起来,折腾快一个钟头了,医生很无奈,只得给患者打了“止疼针”,最后也没送去医院。结果第二天清晨,家属发现患者已经死亡。为了弄清死亡原因,做了尸体解剖,发现是“宫外孕”导致大出血死亡。一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逝去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这样的事情,我也遇到过,由于我拒绝给急性腹痛的患者打“止疼针”,家属说我见死不救,还打了我几拳。我相信干急诊、急救的医生,很多都遇到过类似事情,但为了患者的安危,医生一定要坚守底线、恪守原则。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急救医生应对过各种情况,经验丰富,紧急处理有紧急的道理,不处理也有不处理的道理。有时候情况紧急,医生来不及跟家属解释太多,还容易闹误会,我特别想给大家提个醒,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听医生的。(连载17)▲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