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犯困,是真累还是“病困”?睡眠后也没有缓解,需警惕

2021
04/09

+
分享
评论
快速问医生
A-
A+

到底是为什么呢?

  想必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睡眠明明相当充足,但是却在饭后又产生了困意!

  特别是在午饭过后、迎着温暖的阳光,总是会让你昏昏欲睡,小憩片刻困意就会消失!

  之所以饭后会产生困意,其实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它与血液循环有直接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向着大脑供血的动脉主要有四根,也就是两条颈动脉和两条粗壮的椎动脉,每分钟流入大脑的血液,甚至是占据了全身的20%左右。

  但是,当人在吃饭过后,血液就会被重新分配,因为肠胃需要大量供血维持食物消化;

  饭后,体内大量血液开始向着肠胃、消化器官进展,导致大脑供血量逐渐走低,脑组织处于缺血氧状态、中枢系统因缺血氧功能被抑制,进而产生困意,当食物消化一段时间后,肠胃的供血量就会逐渐降低,所以困意自然也就消失了!

  但是,如果近期反复在饭后出现了困意,甚至是全天感觉疲劳乏力、精神不济,经过一段时间睡眠后也没有缓解,这就要提高警惕。

  不单单是供血改变的原因,很可能是以下两种疾病到来的信号:

  1、糖尿病

  糖尿病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它病发的因素就是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出现了障碍,又或者是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导致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接收胰岛素、葡萄糖无法顺利供能,无论吃下再多的食物,患者都可能会陷入营养不良的状态;

  而为了维持身体基本消耗,机体只能动用原本储存在体内的葡萄糖、脂肪等成分供能,患者往往会因此迅速消瘦。再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最终发展为恶性循环,除了消瘦之外,患者还可能会伴随疲劳乏力、容易困倦、嗜睡等症状表现。

  2、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在临床上被称为“脑卒中”,它的病发基础就是建立在了动脉粥样硬化上。随着自身年龄衰老、三高疾病反复发作等影响,动脉壁逐渐失去弹性、动脉管腔越来越狭窄,继而影响到了大脑正常供血,饭后由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供,所以患者容易出现供血不足;

  有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发前的半年左右,有超过70%的患者都出现了反复头晕、打哈欠、嗜睡等症状,特别是在饭后容易困倦。

  而在脑梗病发前的几天,这种症状更是会达到一个高峰期,即便是患者全天有数小时的睡眠,但受到大脑组织缺少血氧供给的影响,患者也会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

  除了以上两种疾病外,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癌症、甲状腺疾病等,都可能会在饭后出现困倦症状。不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饭后困倦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供血变化在作祟。

  排除疾病因素之后,大家可选择其他方式来避免饭后困倦,比如每餐保持七分饱状态、午后小睡片刻等,都能让身体得到缓解。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胰岛素,睡眠,犯困,供血,动脉,大脑,肠胃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