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典型病例与诊断争议

2021
04/09

+
分享
评论
衡道病理
A-
A+

期待将来专家能就中国标准达成共识,让病理诊断有证可循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从2011年2月我院启动上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到现在已经10年了,对上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有了一点心得体会,困惑一直有,争议永远存在。好在一直在学习,特别是在内镜圈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病理医生不能拘泥于显微镜下的方寸之地,应该走出病理科,结合内镜和临床,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成功避开诊断陷阱。和大家一起分享四个方面的浅显认识: 

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

病理科 郭鹏


一、食管炎症反应性改变 VS 肿瘤(低/高级别/早癌)


一开始接触上消化道肿瘤筛查内镜活检的时候,对食管炎和上皮内瘤变没有明确的认识,很多炎症反应改变会注「部分轻度不典型增生」,还记得以前更习惯于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后来才和「异型增生」有了明确的界定。同样胃活检也是一样,造成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在上消化道活检中随处可见。当然重度不典型很少会漏掉,但一些反流性食管炎易过诊为高级别。现在大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提高了,见到的病例也多了,很少出现过诊断。即使过诊断了,现在内镜诊断几乎接近病理诊断,内镜医生也会反馈意见给你及时纠错。


纪小龙教授主编的《常见误诊病理图谱》第2版,消化系统第一篇就是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癌,当时见得少,并未太在意,现在看来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有时在上消化道早癌会议上会遇到汇报病例,原单位病理诊断高级别,后来病人到上级医院复查痊愈了,不明白何故。现场内镜专家指出原单位的内镜图就是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表现。食管高级别并非完全不能逆转,但很多时候是过诊断了。


 
 

图1.1-1.2:贲门息肉样隆起活检: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充血水肿,鳞状上皮细胞间桥清晰,肉芽组织增生,部分鳞状上皮核大深染,核分裂易见。


 
 
图1.3-1.4: 贲门浅表溃疡活检:看似异型性更重,核大深染更显著,特别是在高倍镜下。但炎症背景,极向尚可,部分细胞核大核仁清楚,提示炎症反应改变。核分裂易见,但未见病理性核分裂。

 
 
图1.5-1.6:食管不染区活检:鳞状上皮细胞高度异型,极向紊乱,核大染色质粗,病理性核分裂较多,典型的高级别特征一应俱全。  

 
 
 

图1.7-1.8:食管不染区活检;依然是重度炎症背景,鳞状上皮细胞脱落上皮变薄,但细胞异型性远超炎症反应。类似这种活检在重度炎且病变鳞状上皮量很少的情况下,有时会缺乏直接发报告的底气!


近来我又在微信群发现了一种情况,病理同道上传食管下段活检,一看细胞核大、异型明显,极向紊乱,第一印象高级别。但最后上传内镜图,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再问活检标本固定液,一般不是酒精就是环保固定液。本来不易鉴别,因为固定不规范,造成了制片假象。让病理诊断雪上加霜,自己挖坑自己跳!所以一定禁用酒精固定,必须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切记切记!


典型的食管炎很容易诊断,不典型的和上皮内瘤变很难区分,以至于内镜医生说病理不好分的话就不用分低级别还是高级了,只要分出炎症和肿瘤就行,一些病例病理医生依然没有底气能明确分开,只好结合内镜选择再取或随访复查了。上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强调界限清楚,这是和反应性改变的重要鉴别点。


 
 
 
图1.9-1.11:低倍镜下,右边病变鳞状上皮与左边正常鳞状上皮界限清楚,异型的鳞状上皮层次<1/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图1.12:以中线为界,左侧为炎症,右侧为高分化鳞癌,泾渭分明。


 

图1.13:有一种界限清叫食管表皮样化生



 
 

图1.14:食管表皮样化生也可伴发上皮内瘤变


当HE不好鉴别时,建议免疫组化P53+Ki-67,如果只做一项就做P53,作为辅助诊断有时候比较好用。但当HE诊断和免疫组化表达不一致时,还是要以HE为准,形态学才是根本!


 
 
 

图1.15-1.17:食管下段糜烂区活检:鳞状上皮大部呈炎症反应改变,仅中央处局部鳞状上皮基底异型细胞,免疫组化P53(+)。


二、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关系


第五版WHO的定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低度异型性的细胞累及上皮下1/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度异型性的细胞超过上皮下1/2,或高度细胞异型,无论上皮细胞累及程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还包括了以往的鳞状上皮原位癌。


 

图2.1


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应关系如图,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点按这个标准发报告。


 

图2.2: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郭嫦媛老师


现在经常遇到的一个纠结问题:一部分中度异型增生是归到低级别还是高级别?有时候感到不好把握!基底层型高级别概念提出以后,可以不管鳞状上皮的累及层次,只要细胞重度异型即可。


 

图2.3:高度异型鳞状上皮细胞,ESD术后病理未见浸润。


基底层型高级别更强调细胞异型性,但「细胞重度异型」的判读主观性太大,导致有些低级别甚至炎症反应被过诊为高级别。


 
 

图2.4-2.5: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约1/3,低级别。


图2.6: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约1/4—1/2,低级别。且上下界限清楚。

 
 
 
 
 
图2.7-2.11: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约1/2,以前的中度异型增生,现在低级别。

 
 

图2.12-2.13: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约2/3,且出现数个核大显著异型的细胞,高级别。

微信   群里有全国各地的病理同道,前年有一位老师说基底层型高级别并不少见,这周就见了两例,还都是经过会诊的。   但他也是心存疑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过诊了,联系这位老师发过来图片,并找了几位上消化道早癌病理专家来诊断,大家一致认为一例为低级别,一例为炎症。  


在食管ESD标本中基底层型高级别图像并不少见,但纯粹的基底层型很少见,一般都能找到全层异型的鳞状上皮区域。


 
 
 

图2.14-2.16:食管活检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层约1/2,但细胞高度异型,且出现裂隙。食管ESD病变大部图像同活检,累及层次不超过1/2。局部仍能找到累及层次大于1/2甚至全层的区域。


我个人还是比较注重层次,有的活检病例内镜诊断高级别,常常能找到至少大于1/2上皮层异型的鳞状上皮,如果异型细胞层次很低,一定要严格把握诊断标准,防止过诊断!还要注意少见的一类病例,细胞异型度低,但呈浸润性生长模式,不要因为细胞温和而漏掉!

 
 

图2.17-2.18:食管ESD局部图,中度食管炎,粘膜固有层内出现鳞状细胞巢,细胞大部温和,大小较一致。这种不能用上皮脚来解释了,真正的浸润需要和上皮脚鉴别,但与上皮脚无关。


三、食管高级别累及导管/腺体,伴/不伴早期浸润


一张规范优质的活检HE切片,就能轻松诊断有无浸润。食管和宫颈级别一样也会高级别累及腺体,伴/不伴早期浸润。一般只靠经验判断,免疫组化的帮助有限。典型的容易诊断,不典型的很难明确。有时候「可疑浸润」是个无奈但不错的选择。


 
图3.   1     食管活检粘膜   内鳞癌  

 
 
图3.  2    食管ESD粘  膜内鳞癌

 
 
 
 

图3.3-3.6:食管高级别累及导管/腺体


四、食管鳞癌与HPV感染


现在研究表明食管鳞癌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某些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者也对食管癌中HPV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但研究结果差距很大,有的数据很低。在平常工作中,有些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确可以看到类似HPV感染的表现,中表层见挖空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空泡状,细胞膜增厚,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双核或多核。有些病例尝试过做P16,有些阳性,有些阴性,单纯的P16也意义不大,均没有做PCR证实过。


 
 
 
 
 
 

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侵达外膜。鳞状细胞癌表面呈乳头状,呈挖空细胞改变,胞浆空泡状,细胞膜增厚,细胞核不规则,可见双核和多核。此例P16(-)。


在食管癌高发区很多医院都加入了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人员登记真实有效,临床诊疗信息规范详实,又有长期完整随访资料,大数据的总结分析,期待将来专家能就中国标准达成共识,让病理诊断有证可循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本号发布所有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纯属学术交流,如涉及版权疑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食管早癌,上皮内瘤,诊断,病变,食管,细胞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