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模拟的碳排放模型,追踪了中国比特币区块链操作的碳排放流。
编辑 | 王聪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不借助中心化权威(如银行)的情况下进行有公开记录的点对点交易。
近年来,比特币价格疯涨,现在更是接近6万美元一个。获得比特币的方式叫做挖矿,就是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进行比特币挖矿,比特币挖矿需要不断消耗和/或扩大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而这与能耗增加有关。
由于比特币挖矿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电价便宜,而且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可用于建设比特币矿池,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比特币挖矿的理想地区。截至2020年4月,全球最大的几个比特币矿池均在中国,中国占据了比特币全球算力的75%以上。
2021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寿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关大博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Policy assessments for the carbon emission flows and sustainability of Bitcoin blockchain operation in Chin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中国与比特币挖矿相关的能耗和碳排正在快速增长。如果不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政策调整,这些影响或威胁到全球为可持续发展付出的努力。
目前,全球排名前五比特币矿池——Poolin、AntPool、F2Pool、BTC.com、ViaBTC,均在中国,截至2020年4月,中国占据了比特币全球算力的78.89%。
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模拟的碳排放模型,追踪了中国比特币区块链操作的碳排放流。根据当前的比特币挖矿潮流,他们估计区块链操作的能耗会在2024年达到约297万亿瓦时的峰值,并将产生约1.3亿公吨的碳排放。这个数值超过了欧洲全部中等国家(如意大利或捷克共和国)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作者认为政策干预对于减轻这些影响至关重要。不过,在将不同情景输入他们的模型后,作者发现碳税等现行政策在遏制比特币行业的排放方面效率不高。他们反而发现,针对比特币挖矿者的个体化定点调控政策是改变当前能耗结构并减少区块链操作未来排放的最佳方式。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256-3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