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创新促成加速增长,看这家本土生物创新企业如何理解创新的核心价值?

2021
04/08

+
分享
评论
一节生姜
A-
A+

3月底的年报发布季,诸多本土生物创新企业先后发布2020财报。


3月底的年报发布季,诸多本土生物创新企业先后发布2020财报。其中,嘉和生物(股票代码:6998.HK)也在日前公布了其2020年度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临床开发, 上市申请,商业化,商务拓展,和财务等方面的成绩,同时也预告了后续临床进展规划。

 

笔者发现,与其他倡导通过License in模式实现快速发展的本土生物创新企业不同,嘉和生物在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的同时,将“打造为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生物制药创新一体化公司”作为企业发展的使命,并致力于成为在“发现、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创新疗法等层面进行平台化创新”的生物制药引擎。

 

纵观此次发布的研发管线,不难发现除了四款后期阶段的药物产品(GB491,GB242,GB226和GB221)以外,嘉和生物在过往几个月中进行的战略性优化和对创新型双抗、多抗的快速发力。

 

2019年9月,嘉和生物与Ab studio成立项目公司Ab Therapeutics,嘉和生物持股85%。这一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拥有全球前沿创新技术的强大双/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显著差异化双靶点及多靶点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和优化。

 

Ab Therapeutics并没有辜负嘉和生物所寄予的厚望。近期,旗下CD20/CD3(GB261)、PD-L1/CD55(GB262)、EGFR/c-Met/c-Met(GB263T)、Claudin 18.2/CD3(GB264)这四项候选药物提交2021年度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并全部被列为“Late Breaking Abstracts”。而这些备受关注的候选药物,在全球范围内价值目前尚没有一种药物获得批准。

 

在此次即将于AACR两项的四款双抗、多抗产品中,GB261无疑是较为亮眼的一个。它是第一个由中国公司研发的CD20/CD3进入全球试验的候选药物,已经于3月份正式在澳大利亚递交了首次人体试验(FIH)临床试验申请,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治疗。

 

采用Fast to market策略,自2019年底优选获得GB261目的氨基酸序列后,嘉和生物仅用了16个月就已经完成了CMC(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开发到临床试验(CTA)申请递交的全部工作。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打造出高效的新型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嘉和生物在大分子药物领域十余年的深耕所打造的单克隆抗体研发经验以及自身完善的CMC(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功不可没。这一位于中国上海业界领先的CMC(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工艺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开发能力、临床前及临床用药生产能力,强大完善的分析检测能力和完备的质量体系。

 

此外,基于良好的结构设计和强大的开发能力,GB261突破了业界普遍存在的异源配对非对称型双抗的开发痛点,实现了不亚于单抗的高产量、高质量的开发标准。这源于嘉和生物位于中国云南玉溪的商业化GMP生产基地所拥有的领先高表达量连续灌流培养技术(~20g/L)、自主研发培养基、高成本效益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和一支高度满足GMP合规性的技术团队,可以高效实现嘉和产品线III期临床及关键临床研究用药生产、上市工艺验证及最终上市产品的商业化生产。

 

企业自身集合了拥有全球前沿新技术的强大双抗多抗研发平台、业界领先的CMC(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工艺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商业化GMP生产基地,并形成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创新平台,在诸多本土生物创新企业中,嘉和生物可谓极具潜能。

 

正如嘉和生物在3月24日投资者会上对外承诺的,将每年递交1-2个IND。嘉和生物在深耕细作之后,能否以平台化创新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并最终迎来厚积薄发、加速迎来一飞冲天的高光时刻?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创新,生物,核心,加速,增长,临床,化学,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