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梗、脑梗一样要命的还有“腿梗”!

2021
04/08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合并因素的危险性更高。

文章转载自:血管外科黄智勇

“心梗”、“脑梗”等早已为大家熟知,却很少有人知道“腿梗”,该病在医学上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单地说,就是下肢动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出现下肢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

老郑今年72岁,有长期吸烟习惯,伴糖尿病史多年。最近一段时间,总感觉左小腿发凉,麻木,走起路来肿痛感,时常要走一段,歇一段。近日前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就诊。

入院当天CTA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外科黄智勇主任采用微创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在狭窄动脉处置入支架,恢复了血流。

据黄智勇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心肌梗塞、脑梗塞没什么本质区别,均源于动脉硬化,仅受累的血管不同,因此也被称“腿梗”,常累及下肢大中动脉。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合并因素的危险性更高。

若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可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减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风险。高危中老年人群,应调整生活习惯、戒烟限糖、加强锻炼。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或肢体有轻度麻木,在活动后易感到疲劳,在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间歇性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往后可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患肢疲劳、酸痛,在休息后可完全缓解,但再次行走后症状又可出。

静息痛

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可存在肢端疼痛,在平卧以及夜间休息时也容易发生。

后期症状

发展到最后,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很容易诊断。DSA 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精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并且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疾病早期阶段的治疗,改变生活习惯,例如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如果伴有“三高”的基础疾病,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手术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就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介入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股动脉建立通路,利用导丝、导管通过闭塞血管,行斑块血栓清除、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创伤小、恢复快。介入治疗包括:

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穿刺插入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采用金属裸支架、覆膜支架、药物图层支架、可降解支架等支撑病变管腔,恢复血流;

经皮斑块旋切术:

是前两种治疗方式的重要补充,可以减少球囊扩张带来的血管撕裂和支架的置入,为后续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药涂球囊治疗:

在用于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球囊表面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紫杉醇、雷帕霉素等药物,在扩张病变的同时将药物释放在局部的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提高了血管通畅率,减少再狭窄的几率,延长再闭塞的时间!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脑梗,心梗,腿梗,血管,球囊,支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