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授权转载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1842年3月30日,美国的麻醉医生Crawford Long用乙醚作为麻醉剂,成功完成了一例患者的颈部外科手术。从此,麻醉学兴起,揭开了现代医学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每年的3月30日被定为“国际医生节”,而我国自2017年起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希望携手10万麻醉同道,通过“中国麻醉周”更深入广泛地向民众科普麻醉知识,提高麻醉学科的公众认知度及认可度,承担起麻醉学科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担当,满足大众对专业健康指导的需求,让麻醉学科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为此,本刊特别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进行了专访。
用科学战胜疼痛,为生命保驾护航
踌躇满志,为中国麻醉学科发展而奋斗
舒适化医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学科发展需要同频共振,释放更多医疗资源
黄宇光教授指出,麻醉学科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学科发展的痛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麻醉科医生的本职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麻醉专业医疗的刚性需求,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文/郑梦莹)
编辑:左舒颖
排版:高 冀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6期第4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