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打铁必须自身硬——大疫之后学科建设的思考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研究所,武汉 43002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03):225-226.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10108‑00227
【专家论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医务人员日以继夜,浴血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抗疫经验可圈可点,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和称赞,医务人员可歌可泣,谱写了一曲曲守护美好生命的乐章。
1 麻醉学科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麻醉学科作为临床重要二级学科,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骄人成绩,可喜可贺。麻醉学人的身影不仅在患者面前显示出高超的技艺,救死扶伤,而且在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频繁出镜,传递正能量。他们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信任、同行的认可和信赖、社会的关注和爱戴,充分体现了麻醉学科的作用与价值。涌现出以陈向东教授为代表一批批冲锋陷阵的“插管小分队”,以张析哲院长领衔的生命守护神,以徐海涛教授为首的危重病管理团队,以李斌飞院长为中心的ECMO“赶死队”,以及以徐军美教授为代表的方舱医院管理团队等一系列麻醉学人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他们为麻醉学科增添了光彩,赢得了荣誉。作为被孙春兰副总理、马晓伟部长等领导多次表彰的重症、呼吸、感染、麻醉四大抗疫品牌学科之一,麻醉学科有四支插管小分队和多名麻醉医师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医药管理局三部委的表彰。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救援行动,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42 322名医务人员以及湖北10余万名医务人员共同铸成抗击疫情的一线防疫大军,近5 000名麻醉专业人员构筑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此外,以黄宇光教授、米卫东教授为代表的行业学会,以曾因明教授、庄心良教授等为代表的麻醉学前辈,以谢仲宗教授、孟令忠教授等为代表的海外华人,以王志中教授、梁辉教授等为代表的我国港澳台地区麻醉学者,对疫情持续高度关注,不仅为一线人员筹集物资、支援前线、摇旗呐喊、遥相呼应,还出谋献策,决胜千里。
2 麻醉学科发展思考
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医疗救援行动中,麻醉学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麻醉学科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为麻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机遇。因此我们在分享喜悦成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大疫之后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将来迎接一切更艰巨的挑战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随着医学的发展,学科细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之路。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医院麻醉科的疼痛诊疗及重症监测治疗已成为独立建制的疼痛科及重症医学科,这对麻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麻醉学作为涵盖多个三级学科(专科)的二级学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目前必须要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首先,麻醉学科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如何培养我们的新生力量至关重要。
在此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阐明麻醉学各个三级学科(专科)的相关性和互助性,这是麻醉学科的三个分支学科能否共赢发展的关键。
第二,要以培养一专多能型的麻醉科医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为目标,尽可能涵盖和丰富各亚专科的知识点,使其具有宏观处理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和疼痛诊疗的思维,不能只满足于单个专科的技能培训,更要区别于麻醉专业单独的技能培训,目的是提高麻醉科医师作为医师的临床能力和水平。
第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麻醉科后,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方案应采用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病监测治疗一体化培训,第二阶段进入专科培训,即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及临床麻醉的专科培训。鉴于疼痛学科还没有单独招收第一阶段规培生[虽然部分单位重症医学单独招收第一阶段规培生,但是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建设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危重病诊疗人才的平台],应制定符合麻醉二级学科内涵的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的规培方案。
其次,麻醉学科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发展的基石。
本学科的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乃至学科带头人,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这部分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获得主治医师资质后,进入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虽每位资深主治医师均有专科特长,但要继续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业务。各专科骨干和带头人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能基本胜任不同岗位工作。
第二,继续医学教育的模式要多样化,包括互联网学习、学术会议、各级培训班、科技扶贫和学科知识竞赛等。
第三,我们的学科带头人是领航者,必须始终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具有领先的专业素质、超前的战略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丰富的管理能力和超强的人格魅力。学科带头人应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医、教、研统筹管理等方面作出成绩,要积极参与社会和医院各种交流平台,作出麻醉学科的贡献,增加学科的话语权。应该有更多的麻醉学骨干到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乃至政府任职,参与各级医疗管理,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增加学科的话语权。
3 勇于担当,开拓未来
要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全国麻醉界同道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所在的学科做起。学科发展的重任与我们每一位麻醉学人息息相关,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已刻不容缓。尤其是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更应义不容辞,要切实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要在其位谋其政,有责任勇于担当,把学科发展的重任作为首要任务,有所为有所作为。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1号文件,为麻醉学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谋事在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麻醉学科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社会以及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把麻醉学科的内涵建设好,使麻醉学科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床二级学科。
我国麻醉学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次疫情阻击战展现了麻醉学科的良好实力,60后担当重任,70后、80后成为学科中坚,90后展露新姿,我们的麻醉学科可谓人才济济,兴旺发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学科的能力建设,只有我们每个麻醉学人都具备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我们的麻醉学科才能强起来,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让我们一起携手奋进,一起强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麻醉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